《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课堂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课堂教学设计 [课 题]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任课教师] 李智彬 [教学对象] 一(15)班 [教学课时] 1课时 [上课时间] 2007年5月17日 [教学地点] G502 [教学对象分析] 该班学生由于基础比较平均,差距不大,但课堂气氛活跃,所以按学生课堂表现及基本功共分成7个小组,每组7~8人,其中每组中有1名正组长,2名副组长,这三位相对基础较好,在小组中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以达到互相监督、相互促进的目的。 [教学内容分析]由于锐角的三角函数学生在初中已掌握,而且比较“根深蒂固”,所以通过与初中公式的对比、类比,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推导、转化为新的知识。 [教学重点] 能根据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求六个三角函数值 [教学难点] 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能根据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求六个三角函数值; (二)情感目标 懂得由熟悉的知识类推出新的知识,认识类比推导的过程,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 [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POMα P O M α 答:根据图形, 引入:锐角三角函数就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但我们现在所学习的角已不在局限于锐角,已经推广到了,以至到任意角,如果现在要求的值,怎么办?还能不能用直角三角形来求? 显然,不能再用初中的定义,因为,这里没有直角三角形,也就没有什么对边、邻边和斜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初中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修改,以利推广到任意角呢? 二、新课 我们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角α,此时,OP为角α的终边。记P的坐标是(x,y),则它与原点的距离是),然后写出三个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定义: y α的终边。P(x,y)rO x(1)比值叫做α的正弦,记做sinα。即 sin y α的终边 。P(x,y) r O x (2)比值叫做α的余弦,记做cosα。即 cosα=; (3)比值叫做α的正切,记做tanα。即 tanα=. 有时我们还用到以下三个函数:(正割); (余割); (余切) 例1.(P101)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P(2,-3),求角α的六个三角函数。 (处理:自行阅读,小组讨论。 说明:熟悉三角函数定义,会套用公式求六个三角函数值。) 练习: 1.(P102)已知点P在角α的终边上,求角α的六个三角函数: (1)P(,1);(2)P(-1,);(3)P(-,-1);(4)P(1,-1) 2.已知角a的终边经过P(4,-3),求2sina+cosa的值。 3. (组长完成题)已知P(-,y)为角α的终边上的一点,且,求y的值。 4.试求的值。 三、小结 1、在角a的终边上取一点P(x,y),记,则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分别记作: 2、终边相同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同 [作 业] 1.P102 A.1 (2),(3)~(6) 2.观察练习题1,试确定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组长完成题) 3、求下列各角的正弦函数值、余弦函数值和正切函数值: (1)0; (2); (3)π; (4) 4.观察上题,你发现什么规律吗? [教学反思] 细节彰显真功夫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反思 就《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这节公开课,听课老师在评课中对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而我自己也认真地进行了反思。 对于这节课,我采用的是分层教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在教学中对差生实行“低起点”教学,自然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其自卑和落后的心理。为实现差生转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各自的发展。由于每节课都安排尽可能高层次的问题,对培养优生也很有好处。显然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在小组讨论中,让基础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同步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就能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弊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得到听课老师们的一致肯定。 虽然听课老师们对这节课的评价都不错,但我知道仍然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细节的处理上: 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内容的一个延伸,但应有对比性学习。在初中,学生对线段的学习是没有方向的区分,但到了职高,由于学习的平面向量的知识,我们知道线段其实是有方向的,换句话说,线段PM与线段M

文档评论(0)

3344483c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