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凝灰岩野外识别标志 ? ( 1 )层理上, 砂岩 一般比较清晰,甚至有斜层理;凝灰 岩则比较差,且不会有斜层理; ? ( 2 )颜色上,砂岩一般比较均一,凝灰岩则比较杂; ? ( 3 )碎屑上,砂岩中长石、石英碎屑磨圆度较好,大小 也较为均一,因为经历过水的分选;而凝灰岩则各种几何 形态都有,晶体有爆碎痕迹,即晶屑,而且大小较杂; ? ( 4 )上下层位上,砂岩一般与 砾岩 、泥岩、灰岩组合成 一个大的沉积韵律;而凝灰岩则与火山角砾岩、火山集块 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灰岩等构成火山喷发韵律,甚至有 次火山脉岩等 其它相关内容 ? 岩体及结构面 ( 1 ) 岩体 ( Rock Mass ) “ 地质体中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那一部分岩石,它处于一定的应力 状态、被各种结构面所分割,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 ” 岩体具有三方面特征: ①一定的岩性; ②一定的结构类型; ③一定的应力状态。 这些特征处于长期不 断地变化过程中。 其它相关内容 ( 2 )结构面 ( Structural Plane ): “ 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力学强度相对较低、两向延伸(或具 有一定厚度)的地质界面(或带)。 ” 如岩层层面、软弱夹层、各种成因的断裂、裂隙等。由于这 种界面中断了岩体的连续性,故又称 不连续 ( discontinuities )。 其它相关内容 ( 3 )结构体 ( Structural Body ): 结构面在空间的分布和组合将岩体切割成形状、大小不同的 块体,称结构体。 其它相关内容 ? 结构面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 1 )结构面的成因分类 (最基本的分类方法): ①原生结构面: 沉积结构面: 层理,层面,软弱夹层,不整合面等; 火成结构面: 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岩脉、岩墙接触面, 喷出岩的流线、流面,冷凝节理面等 。 变质结构面: 片理,片麻理,板劈理,片岩软弱夹层等。 (层面) (石英脉) (片理) 其它相关内容 ② 构造结构面: 节理( X 型节理,张节理); 断层(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 层间错动带,羽状裂隙,破劈理。 (节理) (断层) (层间错动带) 其它相关内容 ③ 浅 、 表生结构面: 浅层结构面 表部结构面 卸荷断裂 重力扩展变形破裂 卸荷裂隙 风化裂隙 风化夹层 泥化夹层 次生夹泥 (泥化夹层) (次生夹泥) (卸荷裂隙) 其它相关内容 ? ( 4 )地下水 静水压力作用于衬砌上,等于给衬砌增加了一定的 荷载,因此,衬砌强度和厚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静水压 力的影响。另一方面,静水压力使结构面张开,减小了滑 动摩擦力,从而增加了围岩坍塌、滑落的可能性;动水压 力的作用促使岩块沿水流方向移动,也冲刷和带走裂隙内 的细小矿物颗粒,从而增加裂隙的张开程度,增加围岩破 坏的程度。地下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和软化作用,也降低 了岩体的强度,影响围岩的稳定性。 3 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 ? ( 5 )工程因素 地下洞室围岩的稳定性,除了受到上述天然因素的 影响外,人为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开挖方法、开挖 强度、支护方法和时间等因素。 3 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 4 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 ? ( 1 ) 地质判断 对于一般的工程隧洞,由于规模和埋深不大,破坏 失稳总是发生在围岩强度显著降低的部位,不稳定的地质 标志较为明显,主要有: ? ① 破碎松散岩石或软弱的塑性岩类分布区 :包括岩体 中的风化、构造破碎带以及风化速度快、力学强度低、遇 水易于软化、膨胀或崩解的钻土质岩类的分布地带; ? ② 碎裂结构岩体及半坚硬的薄层状结构岩体分布区 ; ? ③ 坚硬块体状及厚层状岩体中 :为几组软弱结构面切 割、能于洞顶或边墙上构成不稳定结构体的部位。 ①破碎松散岩体,稳定性最差 ②碎裂或半坚硬薄层结构岩体 , 稳定性较差 ③坚硬层状岩体结构紧密,稳定性较好 ④新鲜、坚硬块层状岩体 , 稳定性最好 ? ( 2 )围岩分级 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和坚硬程度等主要指标,按稳定性 对围岩级别进行划分。 ? 围岩分级方法 20 世纪 60 年代前,围岩分类主要以岩石强度这一单 指标为基础,可靠度较低; 60 年代以后,地下洞室围岩 分类有了新的发展,人们逐步引入了岩体完整性的概念等 ,并于 20 世纪末得到飞速发展。 迄今,国内外提出的洞 室围岩分类方法多达百种, 见下表。 4 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 单一 因素 ①普氏系数分类( 1907 );②Ф.М萨瓦连斯基分类( 1937 );③太沙基 的荷载分类( 1946 );④И.В波波夫分类( 1948 );⑤劳费尔分类( 1958 );⑥迪尔的 RQD 分类( 1964 );⑦日本的围岩准抗拉强度分类;⑧ 法国隧道围岩分类 少数 因素 并列 ①我国《水工隧道设计规范》( SD134-84 )中的围岩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