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学习说明文.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 王漫 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所所长。 一、说明文教学概说 在新课改弘扬人文性的背景下,体现科学性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们的冷落。老师 们执教研究课、公开课,通常选择文学作品,很少有人选择 “说明文”。但是,训练学生阅 读科学文本的能力,本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份内之责。中小学 “语文课程”是学习 “语言”的 科目,而 “语言”有文学语言、科学语言、公文语言、日常语言等分类,因此,语文学习的 疆域中,必须有科学语言的一席之地。 (一)什么是说明文? 目前,一些论者对 “说明文”这种文体是否存在,产生了质疑。 董水龙等人认为, “说明文”的文体概念,混淆了实用类文体(说明书等)和科学作品 的界限,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文体辨认,从而对实用类文体和科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教学产生 不利影响;而且,由于把科学作品限定在 “说明文”即主要是科普作品的范畴内,严重制约 了学生真正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即培养学生通过学习科学言语,造就学生养成逻辑思维、 辨证思维能力和科学论证的严密性的思维习惯。(陈红军、董水龙:《构建科学文本的阅读 图式》, 2006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没有在阅读板块独列说明文,而是谓为 “科技作品”。阅 读板块第 9 条说: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但是在写作板块的第 5 条,又提出 “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这里,我们不去思 辨 “说明文”是否存在,单就文章内容来看,我们暂且把客观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视为 “说 明文”。 广义地看,只要是把事物、事理说明白的文章,都是说明文(请大家参考阅读北大学者 孔庆东的文章《不要人夸颜色好》)。但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大都有主观成分,所以 社科题材的文章多视为议论文;而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知识,有相对的客观性,所以说明文多 为科技类文章。鉴于 “说明文”的内涵模糊,也有人用 “科学文本”的概念取代之。 那么, “说明”这种表达方式,又是什么呢? 南开大学的徐江教授指出:说明就是介绍。说明文的作者是一位 “二传手”,他的任务 是普及科学知识。旧体系写作原理对 “说明”的解释,没有抓住 “介绍”知识这一本质,所 以关于说明的说明,总是说不明白。 人们很少以 “说明”来发表、公布自己的科研成果或对事物的思索,而是以 “论”来阐 明自己的 “科学见解”。复杂的社会问题且不论,即便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的反映,人们 撰写实验报告,这本来看似具有强烈的 “说明性”,因为它像是 “介绍”实验的基本情况, 不是靠逻辑推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 “证明”,是对相关科学研究结果的特殊形式的阐述证 明。它的宗旨是让人们相信这有关科学研究的结论是正确的,是科学的。所以,人们习惯上 也把科学实验报告,视之为科学研究论文,而不视之为说明文。比如,《关于 xx 地区地方 病成因调查报告》,这就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成果,属于科学论文范畴的。撰写这种报告的写 作行为就属于 “论说”,因为这种报告是在论证那种地方病的成果的确凿性,让人们相信, 认识。凡是作者的某种 “发见”,都面临着“证明” , “说明”所传授的知识虽然也是 “科 学”的,但不是首次发表的,不是作者直接研究所得的。它不需要证实,而是已被证实的。 这是 “说明”在内容上的一个根本特征,也是 “介绍性”、 “讲解性”、 “解释性”的根本。 这样我们可以给 “说明”下定义了 :所谓 “说明”,就是以简明、通俗的语言介绍非作 者科学研究所得且已被确认了的或其他不需再确认的有关对象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 关系、功用、价值等属性的写作行为。载有这些信息的文章是说明文。 (徐江:《说明 “说 明”》,《学术争鸣》, 1999 年第 1 期) 说明文的分类: 传统的语文教学理论, 把说明文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两类,后者又叫科 学小品。这种分类只是着眼于文本的语言特点,并未揭示说明文类的内在差异。 余彤辉建议,把科学文本分为纯科学文本、准科学文本和泛科学文本(余彤辉:《也谈 “创造性阅读”》,《中学语文教学》 2005 年第 5 期)。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科学文本大都 是后两类。比如,《说 “屏”》应该归入社会科学类的泛科学文本,因为它不是在说明 “屏” 这种事物,而是在谈 “屏”如何才能给人们带来美感。作者要向我们读者讲述的是他发现的 一个关于屏风的美学观点。再如《桥之美》,我们也可以作为美学随笔(偏重议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