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太平洋副高与我国雨带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的活动与我国东部各地雨季的起止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平均来说,当副高脊线位于 200N以南时,雨带位于华南,称为华南雨季或华南前汛期雨季;当副高脊线徘徊于200~250N时,雨带位于江淮流域,这时为江淮梅雨季节;当脊线位于250~300N时,雨带推进至黄淮流域,黄淮雨季开始;当副高脊线越过300N,则华北、东北雨季开始。 西太平洋副高与我国雨带 东亚气旋的移动路径和移速 ③ 东海气旋、江淮气旋的一部分和产生于日本南部海面的气旋向东北方向移动,经日本南部海面发展,移过阿留申群岛南岸,一部分到达白令海锢囚消失,另一部分到达阿拉斯加湾或北美沿岸。 上述气旋若移动过程中并不消失的话,最终都要移至阿留申群岛附近以及以东洋面,在那里锢囚消失。 平均移速30-40Km/h,慢的15Km/h,快的达100Km/h左右。一般初生快,锢囚消亡慢;春季快,夏季慢。 东亚气旋的移动路径 中部和东部太平洋锋面气旋 在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生成的气旋,一般向东北方向移动,最终移至北美的东岸和阿拉斯加湾,平均移速35-40Kn,最大频率出现在10-12月。 冬季北美的太平洋沿岸的气旋发展最强烈,活动最频繁。夏季中心强度减弱,活动明显减少,范围向北收缩。 北大西洋锋面气旋 影响北大西洋的锋面气旋主要来自北美大陆和美国的东部沿岸,冬季主要有三条路径: (1)气旋在45-50?N之间自西向东沿着与纬圈平行的路径移动,进入大西洋后向东北方向移动。 (2)在美国中部向南移动,然后向东北朝着圣劳伦斯湾移去。 (3)在美国的东部沿岸和墨西哥湾产生后,向东北方向朝着纽芬兰移去。 季节变化:冬春季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夏季明显减少,路径偏北。 我国近海的锋面气旋—黄河气旋 黄河气旋:指产生于黄河流域的气旋。影响黄河下游、辽东半岛、渤海。黄海北部和南部的洋面。 特点:一年各季均可发生,夏半年(5-9月)最频繁,多造成大风,水汽充沛时有大雨和暴雨。 路径:⑴ 气旋东移入海,不大发展;⑵ 向东北方向沿山东半岛入海,也不大发展;⑶ 自北北东方向经渤海进入东北地区,气旋往往得到发展。 我国近海的锋面气旋—江淮气旋 江淮气旋:指发生在江淮流域和湘赣地区的锋面气旋。 特点:春季和初夏出现较多,造成范围较大的降水和沿海大风。在冷锋前和暖锋后形成很低的碎雨云和锋面雾,使能见度恶劣,影响海上船舶安全。 路径:一条是向东北东,经东海北部到日本海南部附近;另一条是想北北东,经黄海到日本海。 我国近海的锋面气旋—东海气旋 东海气旋:指东海海域发生、发展的气旋。形成时中心气压不低,边向东北方向移动边发展,到达日本南部海面迅速加深,有时作爆发性发展,并伴有10级以上大风,天气变化剧烈。移到千岛群岛以东洋面气压降到970-940hpa,最终在阿留申一带锢囚消失。 特点:春季最多,冬季次之,夏秋两季最少,后部的偏北大风影响我国沿海,降水区主要分布在气旋中心附近。 路径:先向东北偏东方向移动,到日本南部加深发展,有3东北东转为东北方向移动,影响朝鲜和日本的天气,带来大风和降水。 日本海低压 日本海低压:产生于黄海、东海的低压移至日本海后迅速加深发展,引起日本地区吹强劲地西南风,海况恶劣。春季较多。 双 低 压 双低压:当发生于黄海的低压进入日本海并迅速发展时,同时发生于东海的低压朝日本南部沿岸移动,形成双低压的形势。两大压逐渐接近,在北海道以东迅速加深,常常达到台风的强度。 热 低 压 热低压是浅薄而移动缓慢的暖性低压系统,是近地层的无锋面气旋。通常出现在夏季内陆地区,由于近地层空气受热不均匀而形成。 大陆的热低压日变化明显,夜间和早晨弱,白天强,午后达最强。 爆发性气旋 爆发性气旋:当温带气旋发展速度达到 ΔP/24h× sin60? / sinφ ≥1(φ:气旋中心所在纬度;ΔP:气旋中心气压24h降压幅度,单位为hPa)时,称为爆发性气旋。 船舶采用定义法:即气旋中心不论在哪一纬度上,其中心气压的加深率只要24h达到24hPa或12h达到12hPa,就定义为爆发性气旋。 爆发性气旋俗称“气象炸弹”,是冬半年中高纬度洋面强烈发展的锋面气旋。它常伴有大范围的9~11级强风速,具有很大的摧毁力,严重威胁远洋的航行安全。 爆发性气旋的源地 北太平洋爆发性气旋主要发生在135?E以东,160?W以西,35?N以北的洋面上。东亚大陆及邻近海域很少有气旋作爆发性发展,而在其东侧的西北太平洋海面(35?~55?N,140?~170?E)是爆发性气旋的高发海域,约占82%。 爆发性气旋的时空分布 1987~1996年各月爆发性气旋发生频数 气旋作爆发性发展前后中心气压变化分布(单位:hPa) 冷 高 压 冷高压是活动在对流层的中下层,中高纬度的冷性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自动化制造系统1概述1教学教案.ppt
- 自动化概论1教学提纲.ppt
- 自动化测试1培训课件.ppt
- 自发性SAH1电子教案.ppt
- 自媒体时代的微博应用培训教材.ppt
- 自己去吧_图文教学教材.ppt
- 自感与互感学习资料.ppt
- 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1培训教材.ppt
- 自我管理 (2)1教学教材.ppt
- 自我管理(销售篇)1培训讲学.ppt
- 2025年休闲食品健康化转型下的市场拓展策略与渠道创新报告[001].docx
- 农村电商服务站品牌建设:2025年运营模式创新与品牌传播报告.docx
- 2025年互联网金融平台合规整改与金融科技监管的合规监督与可持续发展策略.docx
- 2025年短视频平台内容监管与平台社会责任关系研究报告.docx
- 农产品溯源体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信用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docx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创新方案探讨.docx
- 2025年线上法律咨询服务平台法律咨询行业竞争策略研究.docx
- 农业产业集群农产品流通体系构建与发展机制报告.docx
- 智能制造领航者:2025年3D打印技术在规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报告[001].docx
-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与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实施效果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