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哲学问题.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十世纪行将过去,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值此世纪之交的前夕,概括、反思、总结百年来人类思考和争 论过的重大哲学问题,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对本世纪人类精神生活的历程和兴奋点有清晰的认识,有助于 理解未来人类精神状态的发展。对世界思想潮流和总体框架的把握,有益于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之中的定 位。 本世纪重大哲学问题的提出及发展深化,主要动因是科学的飞速发展,社会的猛烈动荡和急剧变革,对上 世纪乃至几千年哲学发展的批判和继承,以及各哲学学派之间,哲学与其他社会、人文学科之间的影响和 借鉴。本世纪哲学以新颖性和多元论为特征,阅读和理解现代哲学,比学习古典哲学要困难得多;康德、 黑格尔的庞大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各家各派都在一定范围内独领风骚。 本文不拟教科书式地罗列介绍各种流派和观点,而是论列最具普遍性和争议性的十大问题。显然,如何遴 选是见仁见智的事,本文的考虑既包括问题在学理上的份量,也兼顾其在中国的影响和反应,以及对于解 决中国当前及未来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启发意义。可以将此十大问题视为未成定论的坐标,考察中国哲学 界对世界哲学研究熟悉和理解的程度,解决自己问题时借鉴利用外来资源的能力,以及参与共建人类精神 文明最有希望的切入点。 一、反形而上学 这里所说的形而上学,是就西方哲学传统而言,不是机械观的对立面,而是超验玄想的同义语。除了新托 马斯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等带“新”字号的哲学,几乎每家每派都以反形而上学相标榜,都以破除形而上学为 开辟新说的前提。问题在于,对于不同派别而言,作为对立面的形而上学是大不相同的,甚至有这样的情 况:某家某派所欲破除的形而上学,正是另一家另一派立论的精髓之所在。 最早亮出反形而上学旗号的,应属活跃于上一个世纪之交的尼采。他自称反形而上学家,宣称要向形而上 学开战,他以自己的透视主义认识论为武器,抽去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两块基石——道德和逻辑,宣称传 统形而上学自以为把握了世界的终极本质,实为一厢情愿。不过,当他用强力意志对世界的根源和本质作 概括时,他开创了一种新的形而上学。 在二、三十年代,分析哲学的开创者罗素和维也纳小组的石里克、卡尔纳普等人对形而上学展开了猛烈的 攻击。他们的出发点是逻辑和语言分析。罗素批评说,黑格尔那庞大而堂皇的思想体系,不过是建立在传 统的主谓辞逻辑的基础上。 卡尔纳普在题为“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的论文中, 指责与他同时代 的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不顾语言的逻辑句法,发出了“这个‘没有’本身没有着”的呓语。事实上,海德格尔 肯定认为自己是与传统形而上学划清界限的,在他看来,卡尔纳普等逻辑实证主义者偏执于逻辑和科学标 准,才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当代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大力鼓吹消解“在场的形而上学” ,他认为自柏拉图以来,西方哲学的主流假 定了一种外界的、客观的、绝对的参照物,用以衡量裁判观念、意识的真假对错,他认为根本不存在这种 作为基础或标准的东西,他还认为尼采、弗洛依德、海德格尔都曾致力于推翻这种在场的形而上学。 有些哲学家从反形而上学的立场出发,得出了取消哲学的结论。比如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困惑是误用语言 所致,治疗这种语言病的办法是让事物保持原样,不搞哲学。罗蒂的观点和德里达相似,他主张抛弃认识 论哲学,转向一种以诗歌为典型的后哲学文化。 由于反形而上学的风潮,二十世纪各派哲学很少以理论体系形式出现,有的极具方法论特色,有的以批判 和否定为特征。对于我们来说,应该看到西方反形而上学倾向是哲学内部学理研究的结果,是大胆怀疑、 勇于否定的精神的表现,否定形而上学之后往往有深刻的、新颖的东西出现。 二、语言的转向 二十世纪哲学最突出的特征是高度重视语言,各家各派都通过对语言的论述来阐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利科 说:“当今各种哲学研究都涉及一个共同的研究领域,这个研究领域就是语言。 ”他还说:“今天,我们都在寻求 一种包罗万象的语言哲学, 来说明人类的表示行为的众多功能以及这些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伽达默尔也认 为,语言是哲学思考的中心问题,它在本世纪哲学中处于中心地位。 英美分析派哲学家明确提出,本世纪初在哲学中发生了一个语言转向( linguistic turn )。在他们看来,西方 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经历了三部曲,在古代以本体论为中心,研究存在什么,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在近代 以认识论为中心,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人的认识的来源、途径、能力、限制;在本世纪以语言的意义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