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施新课程教师必须树立的几种正确的观念.doc

二、实施新课程教师必须树立的几种正确的观念.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施新课程教师必须树立的几种正确的观念 1、正确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应以加强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系统工程的教育观,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担负着教育的使命。 正确方向与科学方法相结合的教育观。 2、正确的人才观 “天生我才必有用”,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需要数亿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终身学习的人才观,打破“一试定终生”,人才的最终成长要在社会伟大的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名言:所谓大人物就是持续不断努力的小人物。) 3、正确的学生观 发展不是外界强加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的过程。 学习主体的学生观: “教是为了不教”。 各有个性的学生观:教师不能“目中无人”,要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扬长补短。 处在发展中的学生观,要热爱学生,师生相长,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片面注重书本知识、考试分数向注重教孩子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循循善诱转变。 4、正确的教师观——教师的天职是什么? 原命题:教师的天职——传道、授业、解惑角色的转换需 要由单一走向多样; 从知识传授者、 真理代言人、主宰者 →探索者、学习者、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倾听者、欣赏者、支 持者、平等中的首席,主持人的角色。 定位转换: 实践者→研究者、探索者、 创 造者; 实践型→学者型、研究型; 教书匠→艺术家; 终结“一桶水理论”:终身学习,不断开启知识活水源头。 5、正确的质量效益观 什么样的教学是高水平、高效益的教学? 知识数量不再是唯一评价标准 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才是衡量质量效益的根本尺度 6、价值观——教学的意义 外在价值:传授知识技能,学知识,长本领。 内在价值:丰富情感,完善人格,拓展精神世界,提升生命价值。 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功利性价值与非功利性价值的统一。 既要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涯是否快乐、幸福。 教育教学的根本价值:为每个学习者一生的幸福做好准备,“我们把什么样的世界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把什么样的子孙后代留给这个世界。” 7、教学过程观——教学是一个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吗? 经典认识: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 简单的知识授受过程 —— 师生之间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 新的描述: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 8、评价观——为什么评价? 日常教学评价基本功能:激励 、诊断; 在日常教学中淡化评价的分等、甄别、选拔功能; 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程序的过程化,评价空间的开放性,评价结果的成功化。 没有最佳的方法,只有合适的方法。 任何评价方法有长处就有短处,有适用性就有局限性; 评价观——如何进行评价? 在评价主体上,要主体与客体相结合,应是多元主体,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评价尤其要重视自我评价; 在评价方法上,要采取多样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不能一唯追求量化,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 在评价内容上,要智力与非智力相结合,统一目标与发展特长(特色)相结合; 在评价空间上, 要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相结合; 在评价时间上,要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过程和结果相结合; 在评价结果上, 重视激励性,充分体现成功。 9、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观 变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结果更重过程; 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重建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实现“三个转变”;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的转变 教学体系——由钢性体系向弹性体系转变; 价值取向——由创造适合教学的学生向创 造适合学生的教学转变。

文档评论(0)

5599977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