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眸――医院历史沿革.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百年回眸――医院历史沿革 前言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内一所大型综合性三 级甲等医院,位于辽宁省省会、祖国东北工业重镇、历史文 化名城沈阳,坐落在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 155 号,与中山 广场毗邻。 医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均创建于 1908 年 10 月的福建 汀州(今长汀)福音医院和奉天(今沈阳)南满洲铁道株式 会社(以下简称满铁)奉天医院。福音医院是国内最早为红 军服务的医院,后来成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中国人 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医大一院始终与 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 作方针,努力拼搏,关爱诚信,求真务实,积极探索,为新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 展,又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国医大一院,是在中国革命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 建院百年来,经过无数革命先烈和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 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取得胜利而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国 内区域性、疑难急重症的诊治中心。今天,医院聚集了一批 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并在医疗、教学、科研、学科 建设、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诸多方面, 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目前,中国医大一院继往开来,正朝 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全方位数字化、大型综合性研 究型医院的目标奋勇前进。 第一章 解放前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福音医院 1908 年 10 月,英国基督教会在福建汀州城东后巷 56 号 创办了一所教会医院,初名亚盛顿医馆,后更名为福音医院。 医馆占地面积 1 655 平方米,由 6 幢平房组成,有大小房间 30 余间。设有挂号室、急救室、门诊室、内科、外科、妇产 室、化验室、药房、手术室、男、女病房、重症室等。其中 男、女病房各 1 间,每间设床 10 张;男、女重症室各 1 间, 每间设床 1 张,合计 22 张床。医疗设施比较先进,药品和 器材(包括铁制病床)均由英国进口,还有一套做白内障手 术的器具。医馆初期有医生 4 人,设有专职护士,护理工作 由医馆学生担当。医馆医生一专多能,内科医生兼治皮肤疾 病,外科医生兼治五官疾病,内、外科医生均会助产接生。 亚盛顿医馆在当时是闽西地区最好的医院,外科能做枪伤取 弹、骨折复位、截肢、阑尾切除及白内障摘除等手术,内科 以治疗疟疾、梅毒、丝虫病等疗效显著。汀州所属八县和邻 省江西各县许多病人都来这所医馆治病求医。 自 1909 年开始,医馆招收汀州各县学生,每期招收 2 ~ 4 名,学制 5 年。学生半工半读,还须加入基督教或信仰其 教。前后共办 5 期计 13 名学生。在学期间,学生边学习, 边劳动,同时承担医助和护理工作。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回地 方行医,个别成绩优异的学生被留在医馆当医生。新中国开 国中将傅连暲就是该医馆第二期学生,毕业后在该医馆行医 执教。医馆鼎盛时期有医生 9 人,在读学生和工友 10 余人, 开放床位 30 余张。自 1916 年始,医馆医生还经常到河田 古城、滑石、陈地、四堡、双泉、童坊、龙头等村镇基督教 堂巡回施医。 1925 年 5 月,“五卅”运动爆发。在全国反帝浪潮中,亚 2 盛顿医馆英籍院长及医务人员陆续回国,医馆中国籍工作人 员遂推举傅连暲为院长。1926 年,亚盛顿医馆改称福音医院。 傅连暲接管医院后,有医生 6 人,床位 80 张。傅连暲亦招 收学生担当医助和护理工作。 1927 年 8 月下旬,“八一”南昌起义部队途径汀州,傅连 暲冒着极大危险,发动汀州所有医务人员,以福音医院为中 心,组成合组医院,收治起义军营长陈赓、三师政治部主任 徐特立等 300 余名伤病员,给予免费治疗,并募捐解决伤病 员的生活费。他还动员汀州女子师范和省立七中女生协助看 护伤员。 1929 年 3 月,毛泽东与朱德率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汀州 时,为了预防天花,红四军全体指战员曾在福音医院接种牛 痘。红四军离开汀州时,傅连暲得知红四军没有随军医生, 就派出自己培养的两名学生随军做军医。从此,福音医院就 一直、也是最早为红军服务的医院。时任红四军第三纵队九 支队党代表罗荣恒于同年 1

文档评论(0)

152****77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