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河南农村教育创新研究.do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河南农村教育创新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河南农村教育创新研究 作者张俊岭,河南财经学院马列部副教授。 作者张俊岭,河南财经学院马列部副教授。 一、河南省农村教育创新的紧迫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农民物质生活得到改善和实现小康的基础,而农民收入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素质的高低。因此,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包括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要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和创新农村教育。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在当前农民增收缓慢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实现农村教育创新,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河南省农村人口的数量和质量都制约着其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河南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2%,而且在农村人群体智力结构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是其构成主体,占农村总人口的9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说到底,首先要建设实践的主体,培育出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农民。因此,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农村教育是实现农村小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农民收入是其它指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997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38元,2001年为1956元。农民收入上不去,不仅影响到农业生产水平,而且影响到农民的消费水平。目前全国人均GDP已超过800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约占GDP的90%左右,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占人均CDP的30%左右,2001年县及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只占全国的37.4%。 贫困地区的小康又是农村小康的关键 相对于全省农民增收的总体水平,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困难更大,实现全面小康的难度也更大。2001年全省27个贫困县(其中15个重点县、7个贫困县、5个插花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138元,与全省平均水平差818元,其中3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833元,与全省差1123元,全省最穷的县仅为336元,与全省差1620元。从贫困面上看,57个贫困县分布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贫困面大于全国其它地区。 二、目前河南省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义务教育薄弱,失学儿童众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我国农村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由于多种原因,在基础教育阶段,我省农村存在大量的失学儿童。中小学辍学率居高不下,成为农村教育走不出困境的重要原因。辍学率一般在小学5年级最高,4年级其次,6、3年级较少;初中2年级最高,3年级较低。可见,农村教育的出口是关键问题,是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和农村教育走不出低谷的本质核心问题。研究表明,农村孩子上学的动力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升学、就业(进城、回乡)、谋生(首选是效益高的产业)。其中,因升学无望辍学40%,老师严厉惩罚30%,学习压力大跟不上20%,农忙时家庭缺劳力10%。学习困难、压力大造成辍学一般在30%以上,加上升学无望的因素达到70%以上。流动人口比流出地人口的年龄低、文化程度高也能说明这一问题。 2.“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现象非常严重 主要表现为重智轻德、体,尤其是以高近视率与学生体质下降来换取高分。而在重智过程中,又重视语、数等考试科目,而忽视其他非考科目,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学中,教师强化选拔意识,忽视普及意识,重视优生,忽视面向全体,严重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重视课堂教学,忽视课外活动,如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很少,忽视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师空缺太多,素质不高 我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潜在的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较低成为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贫困地区尤为突出。教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不合理,一是年龄结构,50岁以上的教师居多,二是学历不合格,拔高使用现象严重,这批教师大约占30%至50%。 农村缺教师,表面看是退休教师增多所致,深层次的原因是师资得不到正常补充。财政体制改革后,经费包干,每增加一位公办教师就增加一份支出,许多乡不愿意接受新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宁肯聘请代课教师,致使有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南方去打工,有的毕业生半年都不能到岗任教。二是一些大中专师范毕业生不愿到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待遇偏低的农村中小学任教,严重存在毕业生分配不到位问题,形成了城镇教师局部过剩,山区教师大量短缺的不平衡状态。有些地方在无奈之下,大量以代课教师充实教学岗位,严重影响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由于城乡差别等原因,城乡教师余缺难以互补。四是乡镇在学校干部配备、师资调整方面宏观调控差,一些人为因素导致代课教师的口子堵不住。临时代课教师难以管理,更不可能择优上岗,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水平较低,成为提高教育质量

文档评论(0)

444885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1121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