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河上公老子道德经带注音.doc

  1.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 河上公,亦称“河上丈人”,河上真人,齐地琅琊一带方士,黄老哲学的集大成者,黄老道的开山祖师。 河上公可谓是历史上真正的隐士,其为老子作注的《河上公章句》成书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但是其姓名生地无人能知。《神仙传》载:“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 河上公修仙得道之处在琅琊 (今日照)天台山。对此,东晋葛洪在《嵇中散孤馆遇神》中说:“纪年曰: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后河上公丈人者登山悟道,授徒升仙,仙道始播焉。有嵇康者,师黄老,尚玄学,精于笛,妙于琴,善音律,好仙神。是年尝游天台,观东海日出,赏仙山胜景,访太公故地,瞻仙祖遗踪,见安期先生石屋尚在,河上公坐痕犹存”。 日照状元张行简在文中也对此有所记载:“念我日照,虽偏居海隅,却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胜,背依泰沂,怀抱东海,更兼仙山飘渺,河流纵横,自古为日神祭祀之地,黄老成仙之乡。河上公、安期生、于吉、葛玄等在此悟道授徒,秦皇汉武到此寻仙访道,可谓盛极一时也”。 张行简还写到:“日照之名,始于元佑。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题字云:“云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日照”之名盖出于此,谓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 天台山有深厚的女巫崇拜,狐仙崇拜和神仙崇拜遗迹。女巫谷中有女巫与狐仙之墓,有世上罕见的积石墓与石室联体,人鬼同居的建筑。山上有仙人台,仙人居旧址,安期祠(秦始皇立)遗址,仙人讲经台,炼丹炉,仙鹤台,仙人捣药石臼等遗迹,是河上公悟道之处,安期生成仙之所。有曲阳涧,涧中有曲阳泉,是三国时神仙于吉得道成仙之地。 有秦皇汉武望仙台, 是古人疯狂追求长生不老的历史见证。 历史上流传最广的《道德经》版本有两种,一为河上公本,一为王弼本。河上公本文句简古,为道教所尊崇;据道教传说,汉文帝时有老人隐居河滨,世人号为河上公。精通《道德经》,汉文帝曾前往请教,河上公授以《老子章句》二卷。该书分《道经》、《德经》两篇,《道经》三十七章为上篇,《德经》四十四章为下篇。其思想特色是将治国与治身相提并论,认为“圣人治国与治身同也”。二者相通的桥梁就是“法道无为”。 《老子》第一章 dàokědào fēichánɡdào mínɡkěmínɡ fēichánɡmínɡ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wúmínɡtiāndìzhīshǐ yǒumínɡwànwùzhīmǔ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ɡùchánɡwú yùyǐɡuānqímiào chánɡyǒu yùyǐ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ɡuānqíjiǎo cǐliǎnɡzhě tónɡchūéryìmínɡ tónɡ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wèizhīxuán xuánzhīyòuxuán zhònɡmiàozhīmén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1 道可道, 谓经术政教之道也。 非常道。 河上公章句卷一 体道第一 非自然生长之道也。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道。 名可名, 谓富贵尊荣,高世之名也。 非常名。 非自然常在之名也。 常名当如婴儿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处石间,内虽昭昭,外如愚顽。 无名,天地之始。 无名者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 始者道本也,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 有名谓天地。 天地有形位、有阴阳、有柔刚,是其有名也。 万物母者,天地含气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也。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妙,要也。 人常能无欲,则可以观道之要,要谓一也。 一出布名道,赞叙明是非。 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归也。 常有欲之人,可以观世俗之所归趣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两者,谓有欲无欲也。 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异名者,所名各异也。 名无欲者长存,名有欲者亡身也。 同谓之玄, 玄,天也。 言有欲之人与无欲之人,同受气于天也。 玄之又玄, 天中复有天也。 禀气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则生贤圣,得错乱污辱,则生贪淫也。 众妙之门。 能之天中复有天,禀气有厚薄,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谓知道要之门户也。 《老子》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