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手机依赖讲稿.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手机依赖 概述 手机成瘾又称手机滥用综合征, 手机综合征、 手机焦虑症等, 区别于对手机的依赖,是指个 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一种痴迷状态。 数据报告显示,普通人平均每天会看手机 150次,去掉每天睡眠的时间,在醒着的时间里平 均每 6.5 分钟会看一次手机。报告认为,人们如此的频繁查看手机其实是一种“上瘾”的表 现,“瘾”越大越会影响人际关系。 该报告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表示自己“中枪”, 甚至 有人调侃“没有手机,上厕所都费劲”。 孩子为何会对手机上瘾? 一是手机的确好玩, 且会越来越好玩;二是学校、 家庭和社会的学习和生活实在不好玩,甚 至越来越枯燥, 根本无法与手机虚拟世界的丰富有趣来抗衡博弈。 所以, 我们预防孩子手机 瘾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搞出比手机更好玩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教师和父母要做出好榜样, 如果他们整日也把玩手机, 如何引导孩子?要以身作则地告诉孩子, 除了手机, 还有许多东 西有趣好玩。 应对方法 一砸了事, 反而会刺激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好奇心。 可以采取一些温和的措施。 特别是游戏和 “儿童不宜”内容要依法限制。 对已有手机瘾的孩子, 绝不可再用“惩治”, 可借鉴国外一 些好的疗法,如德国治疗手段有三种:艺术疗法,如绘画、舞台剧、合唱等;运动疗法,如 游泳、骑马、静坐等;自然疗法,如种花、洗衣、做饭等,对孩子们远离“旧玩环境”起到 了积极作用。 小测试 手机瘾的表现 1. 从来不关手机。 40%的人24小时手机不离身, 83%的人睡觉时把手机放在床边, 这些都会对 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2. 经常边走边发短信。 47%青少年认为社交生活离不开短信, 42%的青少年称自己发短信能 “盲打”。 3. 利用手机来避开一些社交活动。 15%的人承认,如果不想和陌生人交谈,他们会拿出手机 来;超过 50%的人喜欢以虚拟的形式交谈胜过面对面交谈。 4. 每次出门必带手机。 5. 每天会用手机登 QQ或者浏览网页。 6. 上厕所时也用手机。 40%的人在上厕所时接过电话。 7. 半夜起床接电话或用手机上网。 8. 宁愿玩手机而不愿看电视。 9. 一天没用手机会魂不守舍、精神恍惚。 我们依赖手机的背后想要获得的是什么? 手机瘾类型 ·A 型:娱乐性手机成瘾症:沉迷于手机娱乐,以玩各类手机游戏、以及观看视 频节目为主。 ——通过打发时间以便不用面对自己潜藏的焦虑, 这样的人通常倾向于逃避, 并天真的认为 事情会自动解决,焦虑会自行消失。 ·B 型:情感性手机成瘾症: 把全部的情感和精力投入到即时聊天、 短信、 以及电话聊天中, 以谋求一种情感安慰。 ——成年人等待微信微博的回复时,就像等待着大人关注和奖励的小孩子。通常情感依赖, 但又缺乏与人保持持久、稳定、相互信赖关系的能力。 ·C 型:时尚性手机成瘾症: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关注手机、购买手机等活动中,追 求手机使用的时尚性等,浪费不必要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补偿童年没有玩具的愿望。 “恋物癖”——对“物”的兴趣超过对“人” 。 ·D 型:信息性手机成瘾症:通过手机上网功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搜索和收集与自己工作、 学习无关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上,造成工作和学习效率的下降。 ——做事情可能会畏首畏脚、 要充分全面的准备才敢行动。 缺乏进攻性和冒险精神。 怕失败, 怕被否认、怕权威。 ·E型:功能性成瘾症:因为经常使用手机的某些功能,如时间、闹钟、计算器等功能,导 致依赖甚至上瘾。 ——还好吧。 。。 ·F 型:强迫行为性手机成瘾症:不可自控的随时关注手机,例如几分钟就检

文档评论(0)

kxg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