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

[安徽]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1 综合说明 1.1 绪言 **县**水库位于xx河上游,坝址座落在**县**镇**村**组,距**县城约60km,地理位置为:东经xx,北纬xx。坝址控制流域面积0.13km2,主河道长度0.42 水库工程于1958年10月开工兴建,于1972年5月竣工,同期开始蓄水投入运行。水库现有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300年一遇。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124.20m(黄海高程,下同),相应库容8.0万m3;死水位117.70m,相应库容0.5万m3;设计洪水位124.76m,相应库容9.2万m 本次除险加固设计按《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有关规定,经复核该工程仍为小(2)型水库,水库按3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124.20m,相应库容8.0万m3;死水位117.70m,相应库容0.5万m3;设计洪水位124.73m,相应库容9.2万m3 该工程的建设,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工程施工依靠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完成,由于施工盲目抢进度、抢速度,使得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控制,以致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挡水大坝,坝下引水灌溉涵管,溢洪道等施工质量较差,虽先后进行了局部加固处理,但工程仍有不少质量隐患,有的甚至危及大坝安全,故工程一直带病运行,被限制蓄水,严重影响了工程应有效益的正常发挥。 为了摸清**水库的运行现状,**县水利局会同**县**镇水利站于2011年4月对**水库洪水、大坝结构稳定、渗流稳定以及现场安全检查、运行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水库大坝安全评估综合报告。2011年5月26日,**县水利局组织召开了大坝安全鉴定会,提出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根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将** 本次初步设计在上述资料及工作成果基础上,对**水库枢纽工程作进一步分析论证并进行除险加固设计。 1.2 水文 **水库所在流域处大别山暴雨中心边缘,在每年4~7月,常因西暖湿气流与西北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和大强度的暴雨,降雨集中,历时较长。7月份以后,因受台风的影响,常有台风雨发生,暴雨强度大,降雨历时短。 本流域为雨源型山区河流,洪水常因暴雨直接产生,因此洪峰的大小具有随着暴雨大小变化的特性,最大洪水常发生在每年4~7月,6月份发生洪水最多,因该流域河床坡降陡,坝址的洪水具有汇流时间短,洪峰尖高,易涨易落,冲刷破坏力大的特点,洪峰的大小与暴雨强度密切相关,常呈单峰状,一次洪水过程多为1天左右。 **水库无实测洪水流量资料,设计洪水可采用暴雨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即利用**省水电勘测设计院1984年编制的《**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山丘区产汇流分析成果和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以下简称“84年办法”推求洪水过程线。计算得P=0.33%校核洪水洪峰为5.77m3/s;P=3.33%设计洪水洪峰为3.28m3/s。为了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设计中对施工设计洪水进行了分析计算。 **水库现有泄洪建筑物设在大坝的右侧山坡上,为开敞式无闸控制的溢洪道,正常溢洪道控制宽度为3.0m。溢洪道堰顶高程为124.20m。当现状溢洪道泄洪时,经调洪演算,P=0.33%校核洪水位125.16m,最大下泄流量3.52m 1.3 工程地质 **水库位于xx河上游。工程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 **水库在地层上,隶属大别山一级地层区。该区下元古界广布,为一套深厚变质岩。下部大别山群,主要为片麻岩,具强烈的混合岩性,厚约2000m;上部长城—志留系的佛子岭群主要为石英片岩。中新生界主要为碎屑岩,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有火山喷发,岩性为安山岩—粗面岩类,第四系很少发育,多为河流近期堆积。 **水库在大地构造上,隶属大别山—张八岭多旋回迭加隆起区北淮阳破碎带。自大别运动(中条运动)后,本区在古老地台的基础上,在晓天—磨子潭、合肥—六安两大断裂控制下,沉积了巨厚的佛子岭群和梅山群,至华力西旋回的中晚期全部褶皱回返。至中生代,由于基底不稳,在构造空间上又迭加新的断陷盆地,即合肥断陷盆地的南缘部分。构造形态表现为复向斜或向斜带,轴向北西西。 库、坝出露地层为第四系(Q4)、侏罗系上统毛坦厂组因火山活动所形成的安山质粗面质火山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和集块岩。 本区地下水属基岩裂隙水,地下水来源主要源于大气降雨,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由于基岩出露面积大,本次勘察范围内,没有较大的断层和破碎带,裂隙多数压性闭合状,且山高坡陡、基岩完整、透水性差,河岸谷坡覆盖层浅薄,地下水无储存条件,裂隙水储量很小,仅见谷坡处雨后有间歇性流水,旱季枯竭,裂隙中水属低矿化度淡水。 1.4 工程任务和规模 **水

文档评论(0)

139****6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