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碱性粒细胞简介.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嗜碱性粒细胞 生物化工专业 分子免疫学 什么是粒细胞? ? 粒细胞( granulocyte ):因有分节状的细胞核,故亦 称为多形核白细胞。粒细胞的寿命较短,为在外周血 中维持恒定的数目,必须不断地由骨髓供应。用姬姆 萨染液染色后,根据其胞浆中颗粒的染色性将其分为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呈圆形,直径 10 ~ 14 μm ,胞核分叶不清 楚,胞质含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用 甲苯胺蓝染色,颗粒由蓝变紫,称为异染性,大颗粒 直径可达 1.2 μm ,易溶于水。电子显微镜下,颗粒内 含物电子密度较高。胞质有复杂的囊泡,丰富的糖原。 其他细胞器都不明显。 嗜碱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 的胞浆内有粗大的嗜碱性颗粒, 颗粒内含有组胺、白三烯、肝素等参与 Ⅰ 型超敏反应 的介质。 ? 嗜碱性粒细胞存在血液中,占血液白细胞总数的 0.5 %。 ? 嗜碱性粒细胞表面有 IgE 的 Fc 受体。机体被某种变应原 致敏后,可产生相应的 IgE 抗体,后者即与嗜碱性粒细 胞表面的 Fc 受体结合。当机体再受相同变应原刺激时, 变应原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 IgE 反应,即可导致细胞脱 颗粒,释放出其中的各种介质,引起 Ⅰ 型超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表面有高亲和性的 IgEFc 受体 ( FcεR ) 、 FcεR 由 α , β , γ 三条肽链组成, α 链与 IgEFc 段 结合 , 每个嗜碱性粒细胞有 2 × 105 FcεR 、每个肥大细胞 有 5 × 103 ~ 2 × 104 FcεR 。 生物活性介质 ? 嗜碱性粒细胞的嗜碱性颗粒中含几十种生物活性介质。 颗粒中固有的生物活性介质有生物胺、糖蛋白、中性 蛋白酶等等,细胞活化过程中新形成的介质有前列腺 素、白细胞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等。生物胺中以 组胺含量最多。 组胺 ? 分子量 111 , 体内的组胺主要来自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 细胞。人类肥大细胞含组 胺 1 ~15μg/106 细胞 , 嗜碱 性粒细胞 为 1 ~3μg/106 细胞。细胞内组胺含量受细 胞本身成熟程度、机体的营养状况以及细胞活化的不 同时期等多种因素影响。体内许多细胞具有组胺受体, 包括受体 1(H1) 和受体 2(H2) ,它们与组胺结合后可产 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白三烯 (LT) ? 肥大细胞活化过程中,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化酶途径, 代谢形成白细胞三烯,这是一类低分子量酸性脂类物 质(分子量 400 ~ 500 )。慢反应物质 (SRS-A) 与 LT(LTC4 , LTD4 , LTE4) 是同一类物质 , 它们能缓慢而持 久地引起平滑肌收缩,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主要介质。 肝素 ? 分子量 60000 , 内源性肝素主要来自肥大细胞。肝素有 抗凝和抗补体活性作用,并可通过组织细胞参与脂类 摄取,刺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移行,在局部血管修复 和再生中有重要作用。肝素的生物学作用可被精蛋白 , 嗜酸性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及血小板因子 4(PF4) 中和。 前列腺素 (PG) ? 是二十碳脂肪酸。肥大细胞活化过程中产生前列腺素 PGE2 和 PGD2 , 使小血管扩张 , 通透性增高,对疼痛敏 感 , PGD2 还引起支气管收缩 , 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嗜碱 性粒细胞释放组胺。阿斯匹林可影响前列腺素的代谢。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ECF-A) ? 是酸性四肽 , 分子量 500 ~ 1000 。对嗜酸性粒细胞有趋 化作用,能使其表面表达更多的 C3b 受体,以增强嗜酸 性粒细胞的免疫功能,维生素 C 可增强 ECF-A 的作用。 脱颗粒 ? 经典的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活化和脱颗粒现象 是由过敏原诱导的,过敏原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 IgE( 或 IgG4) 作用形成桥状结构,引起膜表面 IgEFc 受 体 ( FcεR ) 聚集,蛋白酶被激活 , 其中甲基转移酶使膜磷 脂甲基化形成磷酸胆碱、钙离子内流,活化磷脂酶 A2 。 磷脂酶 A2 可诱导细胞脱颗粒 , 释放组胺。 FcεR 聚集可 刺激腺苷环化酶 , 使细胞环腺苷酸 (cAMP) 水平增高 , 细胞 内 cAMP 和钙离子共同调节细胞的脱颗粒过程。脱颗粒 的最适温度为 37℃ ,在此过程中尚需糖原分解提供能 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细胞内颗粒肿胀,颗粒膜与 细胞膜融合形成与外界相通的通道,颗粒内容物溶解, 释放出生物活性介质。颗粒脱出后形成细胞内的空隙, 因流入液体填充空隙,细胞不受损害。

文档评论(0)

wq19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