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1 正弦定理 一、教学目标 :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 2、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三角形;二、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三、教学过程: 1、引入 在初中,我们知道三角形有大边对大角, 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 . 能否把这种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 2、新课教学 (1)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在 Rt ABC中,设 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 a sin A b sin B sin C 1 c a b c c c , c , c , 则 sin A sin B sin C a b c 在直角三角形 ABC中, sin A sin B sin C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锐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 AB 上的高是 CD,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 asin B bsin A a b sin A sin B CD= , 则 , b 同理可得 sin C sin B , a b c 从而 sin A sin B sin C 探究: P3 钝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3、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存在正数 k 使 a k sin A, b k sin B , c k sin C ; 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 4、讲授例题: 例 1.P 在 ABC 中,已知 A 32.00 , B 81.80 , a 42.9 ,解三角形。 3 cm 例 2.P 在 ABC 中,已知 a 20 cm , b 28 cm ,A 400 ,解三角形。 4 5、练习: 课本 P4 练习1 2 四、课堂小结: 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的应用范围 1.1.2 余弦定理 一、教学目标 : 1、掌握余弦定理; 2、运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二、教学重点: 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 教学难点: 余弦定理的基本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a b c 正弦定理: sin A sin B sin C 2、引入: 探究: P5 3、余弦定理的证明: 如图,设 CB a,CA b, AB c ,那么 c a b ,则 2 c c c b A = a b a b c = a a b b 2a b C aB 2 2 2a b = a b 从而 c2 a2 b2 2ab cosC 同理可证 a2 b2 c2 2bc cos A b2 a2 c2 2ac cos B 。 4、余弦定理 :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弦的积的两倍。 即: a2 b2 c2 2bc cos A ; b2 a2 c2 2 acco s B ; c2 a2 b2 2 a cbo s C 。 5、余弦定理的变式: cosA  b2  c2 2bc  a2  cosB  a2  c2 2ac  b2  cosC  b2  a2 2ba  c2 6、余弦定理的基本应用: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其夹角可以求第三边 ; (2)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求出三角 . 7、讲授例题: (1)例 3 P7 (2)例 4 P7 四、归纳小结: 余弦定理 (2)余弦定理的基本应用 五、作业 : 课本 P8 练习 1,2; 1.2 应用举例 (1) 一、教学目标 : 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 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 教学难点: 建立数学模型,画出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 2、引入: 如何测量距离 . 3、新课教学: 例 1、如图,设 A、B 两点在河的两岸, 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测量者在 A 的同侧, 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 C,测出 AC的距离是 55m, 51 , 75 。求 A、 BAC= ACB= B 两点的距离 (精确到 0.1m) 例 2、如图, A、B 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 ,设计一种测量 A、B 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分析:这是例 1 的变式题,研究的是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测量问题。 首先需要构造三角形,所以需要确定 C、D 两点。根据正弦定理中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内角与一边既可求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