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6课第1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6课第1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高考广东卷)“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 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 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 段 话的合理内涵有 (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 进 例 2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民族文化对“拥有五千年历史的 中 国”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生 生不息,有顽强的生命力,①②正确且符合 题意,故答案选 A 项。③否定了文化能够随着 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故错误。优秀文化能 促进经济发展,落后、腐朽文化则阻碍经济 【答案】 A 【方法总结】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目 的问题指向,“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 实际 就是辨识对题中引文理解正确的选项。①② ③虽然都是对引文的理解,但③观点错误, ④不是引文探讨的命题,且本身表述错误。 可见,解答选择题不仅要弄清问题指向和材 料主旨,还要注意据此审读备选题肢,进而 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易混易错点拨 [ 易混比较 ] 汉字与文字 (1) 文字是包括汉字、拉丁字母等在内的记录语 言的符号的统称。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 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为书写中华 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 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 易错警示 ]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完全得益于汉字与史书 典籍的存留 提示: (1)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 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 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 文明时代,汉字的发明和使用为传承中华文 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 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 , 重视保存历史资料,从而保证了中华文化的 延绵不断。 (3)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 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 异、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 民族文化在和睦相处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 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保证了中 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化面临西方 各国 “ 强势文化”的冲击,正日益走向衰落 提示: (1) 在当今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经济 全球化中,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华 文化确实在遭受着西方各国 “ 强势文化 ” 的 冲击。 (2) 面对冲击,中华文化要发扬其 “ 包容性 ” 的优点,既要 “ 求同存异 ” ,又要 “ 兼收并 蓄 ” 。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情景导入 距今 5000 年至 7000 年的河姆渡文化,是目前发现的 浙江省内距今最早的具有海洋文化特征的历史遗存。 2011 年 12 月,在余姚的田螺山遗址,考古人员将探 杆探入 7000 年以下的地层,发现河姆渡人不仅会种 植水稻,还知道将“生米煮成熟饭”, 更令人惊讶的是聪明的河姆渡人建造 的“杆栏式(底层架空形式)”木构 建筑,可以说这是现代高楼大厦的鼻祖。 【问题】 ( 1 ) “ 河姆渡人建造的 ‘ 杆栏式(底 层架空形式) 木构建筑,可以说这是现代高楼大厦的鼻祖 ” 。这 句话说明了什么文化道理? ( 2 )透过上述文字描述,你能发现中华文化具有 什么特点? 【提示】 ( 1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自主学习学案 学习目标 【课标内容】 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 发展的重要标识。 【知识重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自学新知 研学教材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1. 殷周时期, ____________ 思想、 “_____________”思想,对早期中华文 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逐 渐 形 成 了 古 代 中 华 文 化 思 想 的 _________ 。 天命神权 敬德保民 雏形 3.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 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 _________ 的 意义。 4. 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

文档评论(0)

jinchen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