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連接課訓練教材-光纖通訊元件篇.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連接課訓練教材 光纖通訊元件篇 課程內容 光通訊產業簡介 光學基本原理 光連接器種類 跳接線光學性能 產品介紹 光纖通訊產業結構 光 纖-單模、多模50/125 mm 、多模62.5/125 光 纜-單芯、雙芯、多心、排線 被動元件-跳接線、連接器、耦合器、隔絕器、 光加減器、光纖光柵、濾波片 主動元件-傳輸模組、接收模組、光纖放大器 系統設備-系統設計、系統多工設備、系統介面 、系統架設 光纖通訊產品之應用 光纖簡介 光纖是一條玻璃或塑膠纖維,是目前最佳之光波導,可將訊號從某一端點載送到另一端點,因此,它可以完成銅纜線載送電話通話或電腦數據一樣的基本功能。但是,其不像銅線那樣,光纖所載送的是光訊號而不是電訊號。 使用光纖的優點 高頻寬 -- (T Hz) 低色散 -- 單模光纖在1300nm時為零 低損耗 -- 單模光纖每公里損耗0.21dB 電磁屏障 --不受電磁波或無線電波干擾 重量輕 -- 同軸纜線的重量是光纜的9倍以上 尺寸小 -- 裸光纖為125 μm ,加披覆為900 μm 安全性 -- 不帶電、不產生火花 隱密驗性 -- 良好絕緣, 避免電波輻射外漏 光纖與銅線之比較 不導電→無電磁干擾、信號完整安全、不會被竊聽 光傳輸功率損耗小→0.25dB/km@1550nm 傳輸距離遠→已達400km不需放大器 無線之頻寬→傳輸容量大(多頻道) 低色散→傳輸速度快(已達10x Gbps) 輕便易處理(1km~50g) 導電→電磁干擾、信號不完整不安全、會被竊聽 光傳輸功率損耗大→0.5dB/km@300nm 傳輸距離極有限→每300m需中繼放大器 極有限之頻寬→傳輸容量小(少頻道) 高色散→傳輸速度慢(1 Gbps) 重不易處理 光纖之分類 - 依材料組成 光纖之基本構造 光纖傳輸原理 光纖之分類 - 依傳播模態 光纖規格 光纖光纜的組成 鬆弛和緊密的緩衝層(Buffers) 光纖傳輸特性 光纖之傳輸損失 內在之損失因素 1.本質材料吸收 2.雜質吸收 3.線性散射 4.非線性散射 外在之損失因素(影響大) 1.彎曲 2.接合 3.輻射效應 4.人為疏忽 光通訊被動元件之連接器與跳接線 1.光纖之接合方式 2.連接器種類 3.FC、ST、SC型組裝流程 4.跳接線的組裝流程 5.光功能測試規格 6.可靠度 7.認識台精產品 光纖之接合 永久性接續(Splicing) 1.熔接式接續 - 焊接 2.機械式接續 - 膠合 暫時性接續(Connecting) 1.對接型連接器 2.擴散光束型連接器 ※光纖互相連接的關鍵是光纖核心接合必須精確對準 暫時性接續的特性 低接合損失 穩定性高 裝卸容易 成本低 連接器(Connector) 連接器是一個可拆卸的元件,使用在連接光纖至光源、檢光器、或其他光纖。 好品質的連接器除了外觀機械尺寸公差的控制外,ferrule同心度的品質尤其重要一般SM最大需在1.0 mm內,最理想的品質在0.6 mm內。 光纖連接器的重點要求 實體接觸 (Physical Contact) 斜角實體接觸型 (Angle PC) 光纖連接器的分類 1 傳統型連接器 傳統型連接器圖樣 (1) 傳統型連接器圖樣 (2) 光纖連接器的分類 2 新世代連接器(小型化) FC Connector FC Connector 組裝流程 SC Connector SC Connector 組裝流程 ST Connector ST Connector 組裝流程 跳接線(PATCHCORD) 跳接線是將光纖或光纜的兩端接上連接器(Connector)再經過加工及端面拋光後,可做訊號的傳遞及接續。 製作跳接線的重點在於研磨後的反射量及端面的平整度、幾何形狀。 跳接線組裝流程 跳接線產品製程能力 檢驗研磨後放大400倍的影像 連接損失的量測 連接損失的量測 光功能測試規格 光功能量測時的注意事項 設備-校準、歸零 清潔度-ferrule端面、sleeve內徑 標準線-端面檢查、ferrule同心度(0.3 mm 內) 標準轉接器-低損失 連接損耗發生的原因 各種環境對連接器的耗損要求 研磨端面幾何形狀 表面3D尺寸規格 環境可靠度試驗 台精光連接課產品架構 跳接線產品規格表 尾套/防塵蓋顏色區分表 FC Connector SC Connector ST Connect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