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剧作主要有《过关》(山东文协实验剧团集体创作,贾霁、李夏执笔),写村干部刘纪湘带头报名参军,他的父亲、妻子、丈母娘激烈反对,最后在村干部和乡亲们的耐心开导下,又高高兴兴地送刘纪湘上了前线;《打得好》(成荫)写老百姓智打敌特,掩护八路军干部的故事;《十六条枪》(崔嵬整理)、《粮食》(洛丁、张凡、朱星南编剧)分别写了老百姓利用敌伪矛盾,机智地把枪支、粮食送交八路军的故事。这些剧作多用喜剧形式表现抗日军民的机智勇敢,嘲弄敌人的无能与可笑,表现了抗日军民在艰难岁月中的乐观精神和必胜信心。 《把眼光放远一点》(冀中火线剧社集体创作,胡丹沸执笔)写于1942年,是文艺整风后最著名的独幕剧。剧作描写了反“扫荡”斗争中冀中一家农民兄弟妯娌之间的矛盾冲突,赞扬了老大夫妇以民族解放事业为重,眼光远大,积极投入反扫荡斗争,支持儿子英勇抗战的精神;批判了老二夫妇目光短浅,甘当顺民,唆使已参军的儿子二傻开小差的错误言行。剧作重点围绕二傻开小差的事件展开冲突,剧情集中,人物性格鲜明、生动,既有紧张的场面,又有轻松愉快的气氛,很有喜剧效果。 反映部队生活的剧作代表着解放区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这类剧作数量多,写得也较深刻,其中,姚仲明、陈波儿等人创作的《同志,你走错了路》(1944)尤为突出。剧作描写了抗战初期共产党内部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一场严重尖锐的思想斗争。 剧作围绕八路军干部吴志克和潘辉在对敌斗争的战略战术上的矛盾冲突展开。联络部长吴志克只会背诵马列著作,理论脱离实际,他对 顽固派一味迁就退让,执行的是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结果使部队遭受了严重损失,自己也险些送命。政治部主任潘辉,针锋相对地和右倾路线作斗争,坚持既联合又斗争的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一次次挫败了敌人,在危险关头挽救了部队。这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第一个正面描写党内、军内较高领导层中的思想路线斗争、塑造高级领导干部形象的剧作,其独特的思想价值,甚至掩盖了它在艺术上某些粗疏之处。 此外,部队题材的剧作还有反映八路军内部整风运动及其给部队带来的精神面貌上的巨大变化,较优秀的如五幕剧《李国瑞》(杜烽1945),反映的是参军多年的老战士李国瑞原来生活散漫,思想落后,在整风运动中,由于领导工作作风的改变,在团结、鼓励、信任的环境中逐步觉醒,并成为一个战斗英雄的转变过程;还有写战士团结战斗的故事,如《团结立功》(鲁易、张捷)。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倾向革命的抗敌演剧队员,纷纷投奔延安壮大了延安的戏剧力量。但由于他们不熟悉当地的生活,创作不出新剧,因此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一段时期,演大戏,演名剧,便成为一时风气。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延安地区建立了西北战地服务团、抗敌剧团、延安青年艺术剧院等戏剧演出团体,各团以提高艺术质量为名,排演了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契诃夫的《求婚》,以及国内名剧《日出》、《北京人》、《太平天国》、《法西斯细菌》等。 解放区话剧创作中还出现了一批表现工业题材和工人生活的作品,如《红旗歌》(刘沧浪等集体创作)、《不是蝉》(魏连珍)、《炮弹是怎么造出来的》(陈其通)、《胜利列车》(逯斐、乔羽)、《劳动的光辉》(陈波儿)。其中《红旗歌》是第一个描写工人生活的剧本。剧作通过各种类型的工人的矛盾冲突,揭示了党在进入城市以后如何教育后进工人、如何管理工厂的重要问题,在城市演出后曾引起强烈反响。《炮弹是怎么造出来的》也是这时较有影响的剧作,通过不懂生产盲目指挥的何总厂长与民主办厂、尊重科学的王厂长之间的冲突,提出了党进入城市后如何搞好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但对知识分子的作用和地位的重视不够,主题也过于直露,观念化、概念化的弊病比较突出。但这些作品表现了新的主题、新的人物,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有一定的价值。 解放区的话剧创作还有描写在党的教育下知识分子参加革命斗争和进行思想改造的剧作,如《民主青年进行曲》(贾克、赵寻等集体创作)、《思想问题》(蓝光、刘沧浪等集体创作),分别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进步青年参加反饥饿、反内战的民主运动和解放区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在新中国来临时的思想斗争。历史剧《李闯王》(阿鹰)和《甲申记》(夏征农、吴天、石蒙)则描写了李自成进京后骄傲自满、生活腐化、自相摧残、终为清兵所败的历史故事,具有现实的启迪意义。吴雪等集体创作的《抓壮丁》,揭露了国统区地主、保长借抽壮丁盘剥农民的行径,完全采用了四川方言,艺术上比较精炼,成为传诵一时的佳作。 解放区的天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得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呀, 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呀呼嗨嗨,一个呀嗨, 呀呼嗨呼嗨,呀呼嗨,嗨嗨, 呀呼嗨嗨一个呀嗨. 白毛女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 采用中国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