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学对象?
学生
科目
生物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菌中的第二节,分别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和生殖三个方面介绍细菌的活教材首先通过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带领学生慢慢揭开细菌的“面纱”,而后介绍了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其中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在充分认识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基础上,通过对比学习,使学生对细菌有一个辩证的认识,再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学生搜集信息,整合分析的能力。在学生学习了细菌的生殖方式及速度的基础上,最后以“技能训练”冲击学的情感。
【学情分析】
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这为接下来学习细菌的结构做了相关的知识上的铺垫。在第一节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之后,就细菌和真菌再分别单独具体地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于细菌微小,无法用肉眼观察,学生学起来存在一定的难所以学生对细菌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必须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简单易行的图片、教等,提高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是帮助学生了解细菌的关键之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2.描述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
2.团队分工合作意识,口头表述展示能力
情感目标
1.认识到细菌的快速繁殖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细菌的主要特征
2.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难点
1.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2.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采用资料分析、直观教学、观察、比较、小组讨论等方法,过程制作PPT课件,并插入相关图片等形式。
教学准备
PPT课件、常温下存放了3天的剩奶,常温下死亡3天的小鱼,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反映细菌发现史的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导入
展示:常温下存放了3天的剩奶,常温下死亡3天的小鱼,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
提问:?
(1)?这些食物都存放了3天,若打开瓶盖, 会闻到什么气味??
(2)这些食物为什么会发臭??
(3)这些食物上的细菌是如何产生的?
根据生活常识回答(学生都知道打开矿泉水瓶盖会闻到臭味;少数学生知道是细菌引起食物发臭;但很少学生知道这些细菌是如何产生的。)
采用三个 有梯度层次关系的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引起食物发臭的细菌是如何产生的?”
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存。比如破伤风杆菌就是一种适于在缺氧条件下生存和繁殖的细菌,感染人体后会使人患破伤风。引入课本第71页的“想一想,议一议”。
学生思考、讨论,各抒己见。
自主学习,探索交流。
细菌的发现
(1)资料1:利用PPT介绍列文虎克和他发明的显微镜,重点介绍列文虎克发现细菌所引起的轰动——不可一世的俄国彼得大帝和尊贵的英国女皇也亲临列文虎克家中,想从他的显微镜里看看那些神奇的小生物!
教师进而提出当时人们共同的疑问——这些微小的生物真的很神奇,但它们是从哪来的?
(2)资料2:19世纪时,许多著名科学家都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例如,煮沸过的肉汤会自然长出细菌,使肉汤变质。
结论:这些微生物必定是自然地在这液体中发生的。
(3)资料3:PPT展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指出巴斯德是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用紧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来揭示真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同时,简单介绍巴氏消毒法。
反思:从巴斯德的实验过程,你学到了什么?
(1)被故事深深吸引,随教师一同探索细菌的发现过程。
(2)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资料中的很接近,放久的食物确实会腐烂发臭。
(3)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分析巴斯德实验的科学性,并得出结论。
利用紧张的讲故事式的开场白,紧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探究“细菌从哪里来”的欲望。
细菌的大小?
问题:表面干净的图钉,真的什么东西也没有吗?
利用PPT展示电镜下不同放大倍数的钉子“面貌”图片:随着放大倍数由33倍、100倍、200倍、500倍、1000倍、15000倍、30000倍,直至扩大70000倍,起初“干净”的钉子已“面目全非”。
观看PPT感受细菌的大小。(大多数学生应该知道细菌很小,肉眼是看不到的,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