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界学术文章推荐.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术资讯】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 【前言】 作为我们学术资讯栏目的第一期,在此我们要顺带着谈谈我们在复习中应该怎样利用期刊这 一问题。读期刊是学术人的一种基本功,但是对于现在尚未形成知识框架的你们而言,肯定 会为期刊文章研究问题的过度细化而感到苦恼。看期刊应该怎么看?首先,看目录,我们每 月会分两期为你更新新闻传播学四本主流期刊的目录,整体浏览一遍,一年下来你会发现你 对“学界在聊些什么”这个问题会有个更宏观的把握,而“老师会考些什么”这个你们最想 知道的问题的答案也就自然呼之欲出;其次,看摘要,我们会从每本杂志当中选择两到三篇 适合你们当前阶段、与考研关系相对密切的文章,读读摘要,看看别人的结论;第三、结合 你所学的理论思考 国际新闻界 杂志简介: 《国际新闻界》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新闻传播学综合性学 术月刊,刊载国内外新闻传播学各领域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创性成果。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来源期刊之一。对来稿实行同行专家 匿名审稿制度,坚持学术质量第一,致力于学术自由与创新的追求,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瞄准国际学科前沿,继续保持国内一流水平,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成为真正的国际性学术 期刊。 2014 年 12 月目录—— [1]李箐,罗林卡. 论影视配乐中音乐符号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特质——兼与王亦高商榷[J]. 国际新闻界,2014,12:45-54. [2]王润泽,余玉. 群众:从“教育”,“反映”到“学习”的对象——党报群众性原则嬗变轨迹解读[J]. 国际新闻界,2014,12:68-83. [3]沈国麟,王倩. 利益冲突和观念落差:“中菲南海冲突”的对外传播话语结构及其“二次传播”效果[J]. 国际新闻界,2014,12:6-20. [4]吴瑛,吴秀娟,冯超. 周边国家对南海争端的议程建构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14,12:21-30. [5]叶淑兰. 南海问题的公众舆论及其对决策影响的分析[J]. 国际新闻界,2014,12:31-44. [6]彭兰. 从老三网融合到新三网融合:新技术推动下三网融合的重定向[J]. 国际新闻界,2014,12:130-148. [7]廖云路. 现代性与空间想象——拉萨报纸建构的城市空间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14,12:55-67. [8]赵云泽,滕沐颖,杨启鹏,解雯迦. 记者职业地位的殒落:“ 自我认同”的贬斥与“社会认同”的错位[J]. 国际新闻界,2014,12:84-97. [9]吴锋. 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进展、问题与反思(1988-2011)——基于对 516 篇新闻学博士论文的评估研究[J]. 国际新闻界 [10]周小普,韩瑞娜,凌姝. 多屏发展背景下网络收视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热播电视剧为例[J]. 国际新闻界,2014,12:114-129. [11]张小强. 传统新闻机构对社交媒体的控制及其影响:基于对国外 30 家机构内部规范的分析[J]. 国际新闻界,2014,12:149-164. [12]李海波. 北大新闻学茶座(42) 卓南生教授谈“新闻史研究方法论的再思考——从《香港华字日报》大量原件之发掘说起”[J]. ,12:170-173. [13]毛章清,潘岩岩. 厦大新闻学茶座(3) 曹立新博士谈苏联新闻模式与 20 世纪中国新闻事业[J]. 国际新闻界,2014,12:174-176. [14]周冲. 我国新闻传播学与辞书编撰探讨:从合作、分离到再调整—— 《新闻传播学大辞典》出版座谈会综述[J]. 国际新闻界 本期推荐: 推荐一: 记者职业地位的殒落:“ 自我认同”的贬斥与“社会认同”的错位 作者:赵云泽,滕沐颖,杨启鹏,解雯迦 摘要: 本文基于在北京的一次针对新闻从业者的问卷调查和赴云南、山东两地对媒体、企业的调研 数据撰写而成本文认为在当下由国,记者的职业地位在社会中显著下降。下降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记者 “自我认同”的贬斥与 “社会认同”的错位。即记者 的“自我认同”从“无冕之王”滑向了 “新闻民工”;记者的“社会认同”总在“舆论监督 者”、“客观记录者”、“宣传者”、“社会建设参与者”的角色中糾结与调和。记者们趋向于将 自身定位为 “舆论监督者”、“客观记录者”,而官方趋向于将记者定位为 “宣传者”,部分企 业家和民众又趋向于将记者定位为“社会建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