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典诗词中各种各样的意象知识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兰   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明·徐渭《兰》 竹   竹——“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君子、隐士   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菊花   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饮露餐花寄托自己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松柏   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论语》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意境高远。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黍离   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   如姜夔《扬州慢》中“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冰雪   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 草木   古代诗歌中,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爱情类意象 (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据说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如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 * * * * * 古典诗词中各种各样的意象 一、送别类意象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杨柳   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   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

文档评论(0)

137****62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