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新变法运动.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2)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兴民权与新民思想 代表作:《变法通议》《新民说》 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民权是核心,设议院则是兴民权的方式)。 ②将“伸民权”与“开民智”联系起来。 ③并提出“新民思想”。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梁启超 民权 梁启超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梁启超《论湖南应办之事 》 梁启超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今天下莫不忧外患矣!……然则为中国今日计,必非恃一时之贤君相而可以弭乱,亦非望草野一二英雄崛起而可以图成。必其使吾四万万人之民德、民智、民力,皆可与彼相埒,(1ie,相等)则外自不能为患!吾何为而之? 民之强弱则国之强弱。 ——梁启超《新民说》 开民智、培养新民 怎样兴民权呢? (3)谭嗣同的维新思想: 发表《仁学》,深刻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伦理观,提出“冲决君主制罗网”。 (4)严复的维新思想: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①系统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的第一人。 他把西方近代的政治文化精辟地概括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②翻译《天演论》,借用进化论的观点,阐明自己的维新变法主张,认为只要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种”符合“天演”和进化,否则就会走向灭亡。 ③现实政治主张比较温和,他认为不能立即实行民主共和,和君主立宪,需要先开民智 谭嗣同《仁学》书影 严复 严复:系统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的第一人。 他把西方近代的政治文化精辟地概括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在西方,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西方所说的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 天行者以物竞为功……物各争存,宜者而立者强,强皆昌,不立者弱,弱乃灭亡。 ——严复《天演论》 代表 人物 重要活动 代表论著 影响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开办学堂、研究维新理论、撰写书籍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影响巨大 维新派的宣传家 兴民权和新民说 批判纲常礼教最为猛烈,维新勇士 系统介绍西方文化的第一人 《天演论》 《仁学》 《变法通议》 《新民说》 宣传民权、君主立宪和变科举 抨击纲常礼教,批判专制君权制度、宗法等级制度,倡导男女平等 翻译西方知识书籍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 主张“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形成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实践。 “戊戌维新之可贵,在精神耳!看其形式,则殊多缺点……看其精神,则纯以国民公利公益为主,务在养一国之才,更一国之政,采一国之意,办一国之事,于是乎在。精神既立,则形成随之而进,虽有不备,不忧其后之不改良也,此戊戌维新之真相也。” ——梁启超《康有为传》 怎样理解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08海南)16.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2009浙江文综卷,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 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08广东文基)23. 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 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 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 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D. 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二、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90年代,高潮1898年 1、背景: ①社会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②经济、阶级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参与政治。 ③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宣传 ④直接原因:德国强占胶州湾 一、维新思潮(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 2、经过: 开端 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发

文档评论(0)

cjp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013115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