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上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1共40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上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1共40张.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一 辽人在自称“中国” 的同时 , 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 ,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第一 , 辽人自称炎黄子孙 , 并不否认宋人也是炎黄子孙。……第二 , 辽人自称“北 朝” , 称北宋为”南朝” , 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 , 具有“南朝”和”“北朝”都 是“中国”的思想认识。……第三 , 用“中原”即“中国”、“九州”即“中国”的理 念 , 以为自己 部分进入中原地区且在”九州”中国之内 , 应该 属于中国 , 同时 , 也承认宋朝 在 “九州”之内 , 也是“中国” 。 材料二 金人 进人中原以后 , 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 论 自称中国 , 但金人 并没有将宋人排除于中国之外 。作为分立对峙政权 , 金人承认金、宋 分别是各自独立的不同政权 , 各有自己的国号 , 互为外国 , 但作为“中国” , 他们又 认为金、 宋都是“中国” 。这就是中国古代比较宽泛的“中国”意识 , 称“大中国”意识 , 也就是 我们常说的“中国多元一体”意识。赵永春 : 《“中国多元一体”与辽金史研究》 , 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2011 年第 3 期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思考归纳当时辽人和金人的中国观是什么? 不仅自称为中国人 , 而且承认宋朝也是中国人。 据此可知 , 辽人和金人眼中的中国已是包含多个民族在内的“大中国”了。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 12 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方面的新 变化,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上 第 12 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 1( 共 40 张 PPT)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上 第 12 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 1( 共 40 张 PPT) 整体感知 背景(梦回旧时代) 壹· 内容(品文化盛宴) 贰 · 意义(悟精华传承) 叁· 背景(梦回旧时代) 壹· 结合宋元时期的地图思考归纳: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发展趋势如何? 并立,分裂 统一,融合 结合宋元时期的风俗画,一起来探讨: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又如何? 背景(梦回旧时代)— 辽宋夏金元的时代背景 壹· 农业? 商业? 贸易? 政治: 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割据 逐步走向统一, 民族融合加强。 经济: 农耕经济繁荣, 商品经济发展, 海外贸易发达。 背景(梦回旧时代) —辽宋夏金元的时代背景 壹· 思想: 文艺: 科技: 文字: 程朱理学 历程: 内容: 评价: 宋词: 话本: 元曲: 书画: 三大发明: 科学家: 契丹: 西夏: 蒙古: 内容(品文化盛宴) — 辽宋夏金元文化的内容 贰 · 儒学复兴 理学创立 儒学僵化 理学成熟 北宋二程 程颢、程颐兄弟 南宋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从 三国到五代 ,儒学 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 从 北宋中期 起,一批学 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内容(品文化盛宴) — 辽宋夏金元文化的内容 贰 · (一)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 1 、概况 理学以 “理” ( 或“天理” ) 为核心,既贯通 宇宙自然 和 人生命运 , 又继承 孔孟正宗, 并能 维护封建统治 的 新 儒学 。 ——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三《宋明理学》 道、佛 儒(根本) (目的) 理学是以 儒家思想 为基础,吸收 佛教和道教 思想而形成的 新儒学 。 (一)程朱理学 由以上材料,概括出理学的含义 2 、理学的含义 (一)程朱理学 宇宙 观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 后有物(理学的核心思想)。 认识 论 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 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 的“理”。 人生 观 “存天理,去人欲”,达到“圣 人”的精神境界。 3 、理学的思想体系 1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理者形 而上之道也。天得之而为天,地得 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 各得之以为性; 材料 3 : 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 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 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 就是“ 遏人欲而存天理 ”。 材料 2 : 今日 格 一件,明日 格 一件, 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 理 ;一物 不 格 ,则阙了一物道 理 。 (一)程朱理学 3 、理学的评价 ( 1 )地位: “四书”作为儒学基础读物 ; ( 元朝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 基本内容,答案标准以程朱理学 的解释为主 )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 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材料说明了什么?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 丹心 照 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 清白 在 人间 ——明·于谦 苟利 国家 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 国家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