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班级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宜宾市第五初级中学校 黄锋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从事初中教育的同事们聚在一起,谈到现在的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时,总表现出了一种迷茫和无奈——很多学生上课无心学习、调皮捣蛋、对抗老师的教育、不认真完成家庭作业、迷恋网吧、吸烟酗酒、打架生事……又联想到近日频繁见诸报端的几起弑师案,大家都为当前的教育深感忧虑,也为教师的生存状况忧心忡忡。当前的教育究竟怎么了?无奈的教育现状可以改变吗?有些教育上的悲剧可以避免吗?
作为从事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我来说,不认为一味谴责学生的这不懂事那不明理便是明智之举,学生固然有学生的问题,但我想,一味抱怨,于事无补,我们不妨反观自身,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加强教育方法上的改进。
一、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只要留心观察一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生在表现出诸多问题的背后,他们也有这样那样的“不堪重负”——作业繁多、老师高压、思想压力大、单亲家庭、留守少年、缺少亲人关怀、没有机会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很多中学生人生价值观模糊,道德感丧失,缺乏正确引导,没有明确的健康的人生目标,不知为什么而活着,他们像迷途的羔羊,成为了“迷惘的一代”。
二、解决学生问题的策略——班级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作为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与其毫无意义地去抱怨社会上的网吧如何污染了学生纯净的心灵和社会上不该有那么多的单亲离异家庭与留守子女等,不如在自身班级管理上下一番工夫。针对前面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我认为加强班级管理的人文关怀,不失为一条很好的策略。
关心学生生存状况。
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二中某学生李亚胜在课堂上突然拿刀捅向与自己无怨无仇的郝旭东老师,该学生在“死亡笔记”中解释自己的弑师动机是:“我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活着像一个死人,世界是黑暗的……不光是老师,父母也不尊重我,同学也是,他们歧视我……”而该学生的同学和老师则这样描述了他的状况:“没人给他做饭”“5点多起床,10点多睡觉,全封闭式管理”“李亚胜中考280分,是垫底中的垫底,他肯定会很吃力。”山西弑师案给世人留下了沉痛的教训,我们在震惊与悲叹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我们身边的学生呢?他们中有“李亚胜”吗?答案肯定是“有!”。我们身边,因为家庭某种原因导致生活无人照顾、思想无人关心,因为学习基础差导致同学老师漠视,因为繁重的学习任务导致思想忧虑与紧张,因为性格缺陷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学生大有人在。而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在埋怨、指责他们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有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想呢?有没有去想想他们的生存状况?如果我们深入了解了学生的生活、学习甚至他们的思想,我们是否可以少些呵责,多些呵护,少些批评,多些表扬,少些漠视,多些关心?有了了解,就有理解,有了理解,就有宽容,有了宽容,就有了爱。“生活中,谅解可以产生奇迹,谅解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谅解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燥怨恨和复仇心理铺就的道路。”( 纳素夫)。
(二)认同学生个性差异。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代表一个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既然是个性,就肯定存在差异。表现在思维上,有的敏捷,有的迟钝;表现在行为上,有的好动,有的喜静;表现在?性格上,有的温顺,有的桀傲;表现在能力上,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擅长运动……如果我们认同了这点,那么,我们就能理智对待学生中所表现出来的诸多 “不如人意”,从而抱着宽容的心态、睿智地引导学生。具体做法可以有:A、在班上举办各类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这样可以使各类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在班上的价值体现,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找到归属感;B、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实行分层管理与教学,调整学习上的难度以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这一点在我们学校已经作为省级科研课题研究了三年;C、开展“联动捆绑”活动,把班上各领域能力强弱有别的同学结队捆绑,实行“一帮一”互助活动,并根据捆绑效果配套推行奖励机制。D、认真开展课后个别辅导,为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开“小灶”,尽力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总之,认同学生个性差异,就是在不同领域激发学生的才能,也是抱着宽容的心态允许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同时切忌把学生变成学习的工具,并以学习成绩好坏做为衡量学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因为对一个学生的评价最后只落在学习的好坏上,所谓的差生就会丧失自己的存在感,并且焦虑,产生出许多的心理问题。
(三)尊重学生人格尊严。
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这是一块磨练细腻的感情的砺石。” 从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里,我能切实感受到如果一个学生失去了尊严,那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