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推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篇一: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节日来由: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 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 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 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节日习俗: 汉族: 荠菜煮鸡蛋 汉族在这日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农历三月三,国 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 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 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 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 习俗。 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由此节派生出的一种风俗。每年农历三月 初三,人们要到河边去野餐。有的将酒杯投入缓水中,让酒杯随 流而下,下游不远处等候的人则将酒杯从水中拾起,然后一饮而 尽,这叫“曲水流觞”;有的将煮熟的禽蛋,投入水中,像酒杯 第 1 页 共 7 页 那样在水中顺流而下,等候在下游的人们则将禽蛋从水中取出, 然后剥而食之,这叫“曲水浮素卵”;有的则将红枣投入水池 中,然后照禽蛋的方式那样将红枣拾食,这叫“曲水浮绛枣”。 这种习俗,在至今我国一些地区和少数民族中流行。壮族、侗族 等兄弟民族,三月三还有吃彩蛋的习俗。 古代,人们举行完祓禊仪式后,就坐在环曲的水渠边,把盛 着酒的觞(古代盛酒器,为椭圆形带柄的浅木盘)放于流水上, 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一 首,否则罚酒三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要算王羲 之与其友在会稽的聚会了。晋永和三年(公元 353 年)三月初 三,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邀亲友谢安、孙绰等 41 人,于会稽山阴 (今浙江 绍兴 )的兰亭修禊,并传承古俗举行了“曲水流觞” 活动。大家饮酒赋诗,赏景。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成就 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正因如此,后人亦此碑贴称为《禊贴》。 在绍兴 ,由“曲水流觞”活动形成的这种饮酒赋诗的雅俗一 直 盛传不衰。直至今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中外书法家都要 到绍兴亭聚会,举行“曲水流觞”的活动,咏诗论文,泼墨挥 毫,纪念王羲之。有趣的是,我国“曲水流觞”之俗还东传日 本 。 第 2 页 共 7 页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春游时间有先有后,农历三月初三 与清明节时间相近,且“修禊”这一带有信仰民俗色彩的活动已 逐渐被水边饮宴、郊外游春取代,故三月三春游又渐与清明踏青 混同。此外,据传三月初三是西王母的生日。这天,人们要到娘 娘庙西王母的神像前祈祷求福。有些地方还有将涂彩的熟鸡、熟 鸭投入河后,人们在各处守候,等其漂来取食的习俗。四川 忠县 则在这举行“三月会”,纪念古代巴国英雄巴曼子。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 三月初三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 日。壮族人民在农历三月三举行盛大的节日歌会——歌圩,壮语 称“窝被节”。相传这天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遇难 日,故设节纪 念。刘三姐是唐中宗时壮族著名的女歌手,这位歌圩培育的歌 仙,会唱许多优美动听的山歌,被人们尊为对歌活动的创始者和 传播者。 歌圩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用红兰草、黄饭花、枫 叶、紫 蕃藤等染成的五色糯米饭,还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 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 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 都来旁观助兴。对歌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知识性的盘歌、斗智的 蛮歌和情歌等。内容则是天文地理、文学、社会、伦理道德等无 所不包。其中情歌又分为见面歌、邀请歌、爱慕歌等等。

文档评论(0)

肖四妹学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