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完整版).doc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完整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版权,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 --美丽的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洲 姓 名: *** 聊 学 号: ******** 学 院: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专 业: 生物医学工程 任课老师: ***** 完成日期: 2011年11月12日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 --美丽的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洲 摘要:在湖北省的西北角,湖南省和重庆市两面包围的一个三角地带就是我们美丽、富饶、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洲。恩施州总人口381.79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335.71万人。其中 土家族人口169.87万人,占总人口的45%, 苗族人口20.58万人,占总人口的5.5%,是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灿烂悠久的 巴人文化、永垂青史的革命文化、影响深远的省会文化、鲜明独特的土家文化,各种文化交融发展,与恩施州美丽的山水风景一起构成了恩施州的土家风情。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在的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洲已经是一个主要由汉族、土家族和苗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庭。但是这同样无法掩盖住它的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山、水、桥、吊脚楼、铺金的田园和现代化的都市交织在一起,相映成趣,绘就了一幅自然天成和人的智慧相结合的精美杰作。 关键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洲,秀美,古色古香,发展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 一、古老传承 灿烂悠久的 巴人文化。恩施是土家族的先民——巴人的发祥地和成长的摇篮。早在上古时期,巴人的先祖廪君部落便繁衍生息 在这块土地上。廪君称君夷城(今恩施)后,部落日渐强大,并向川东发展,西周时建立了称雄西南的巴国,恩施为其辖地。战国时巴国为秦灭,恩施隶属巫郡。秦统一后,恩施属黔中郡,汉属南郡。 三国时,吴安二年置沙渠,为恩施设县之始。隋开皇初,改沙 渠县为清江县。明 洪武年间置施州卫。 清雍正十三年增设施南府,恩施县为施南府附郭首邑。从这时起,历250余年,恩施一直是施南府、恩施地区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潮流中, 巴文化、巴楚文化、 巴蜀文化、汉文化在恩施不同历史时期相互影响,融汇交贯。同时,佛、道、儒、 巫文化共同生存,特征鲜明。   永垂青史的革命文化。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旧中国,恩施被封建军阀和 国民党反动派长期统治,聚居在这里的各族人民,深受压迫和剥削,有着强烈的革命要求。历史上,一些仁人志士曾与之进行过无数艰苦卓绝的反抗斗争。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成为恩施市浓厚的革命文化内涵。   影响深远的省会文化。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政府两次迁往恩施,带有强烈战时特点的各种文化也随之涌进恩施。各种文艺思潮、文化活动、文艺形式、 艺术流派、演出团体的到来,使恩施文化出现了亘古未有的空前繁荣局面,也对恩施文化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鲜明独特的土家文化。 恩施是巴文化的 策源地,民族文化艺术十分丰富。史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巴人踏蹄,伐鼓祭祀”,这是土家族先民——巴人征战、祭祀中文化艺术活动的纪实。这些艺术活动传承至今,就形成了“无事不歌舞”的民族风俗文化。被誉为“历史悠久的东方情人节”的“ 土家女儿会” ,现已成为传统文化精品,成为恩施市民俗节庆中的盛会,被中外来宾誉为了解恩施民俗文化的大舞台。另外,傩戏被文化部前副部长、著名 文学家、文艺评论家 冯牧称为:“祖国民族文化瑰宝”。傩戏传人谭学朝也被中外学者称为“傩戏的活档案”。 恩施民族村寨有以下建筑特点: 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其特点为,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 ??? ?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单吊式和双吊式并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主要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常常共处一地。 ?? ??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为,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 ??? ?二屋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单吊双吊均适用。 ???? 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它的主要特征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