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铁成金夺胎换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是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提出的创作理论和写作纲领,其要旨在于强调诗人要在学习古人诗文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升华出新的诗歌意境。这种理论主张将学力和才力结合起来,开拓了古代学者诗人诗论的先河,对宋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点铁成金”的说法是黄庭坚在写给其外甥洪刍的《答洪驹父书》中提出来的。黄庭坚在信中批评驹父读书少,多自创之语,缺乏古人的规矩绳墨,谆谆教诲他要多读古人的书,建议他“熟读司马子长、韩退之文章”,“更需治经,深其渊源”,然后可以到达古人的境界。书中指出:“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黄庭坚自己选择了杜甫作为学习写诗的对象,他认为杜甫写诗,韩愈作文,都有着深厚的学识底蕴,他们的文章字字有来历。后人读书少,却以为杜甫、韩愈自己创造了这些精妙的语辞,这实际上是误解。所以真正会写文章的人,能够海纳百川,陶冶万物,即使是将古人的陈旧言辞置于文章,也能有如灵丹妙药,点化出新鲜精妙的诗意。   “夺胎换骨”说始见于宋人惠洪的《冷斋夜话》:“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黄庭坚认为,以有限之才去追寻无穷之意,难以达到对文辞的精工锤炼,所以要采取夺胎换骨法。所谓“换骨法”是指不改变原作的诗意,而创造新鲜工整的语辞去提炼更为精彩的诗境。惠洪举例说,如李白有诗“鸟飞不尽暮天碧”一句,又有“青天尽处没孤鸿”句,黄庭坚认为这些诗句语意虽佳,但气骨显弱,自作《登达观台》曰:“瘦藤拄到风烟上,乞与游人眼界开。不知眼界阔多少,白鸟去尽青天回。”山谷取李白之诗意和诗境,诸如“鸟飞”、“暮天”、“青天”之类,又将李白诗中静态的“青天”、“暮天”换为动态的“青天回”,描绘了百鸟飞尽之后青天返回的盛况,境界更为开阔,气势更为宏大,增强了诗歌之气骨,表现了山谷瘦硬的风格。这种将前人的陈言纳入自己诗中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就是“换骨法”的典型例子。“夺胎法”是窥入体悟原诗的意义而重新加以形容,从而好像意从己出。惠洪又举例说,白居易诗云:“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身。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苏轼南中诗云:“儿童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醉红。”苏轼取白居易醉红如同秋天的霜叶,而并非春天的花朵之意,以此加以演化,转换成醉红并非青春的脸庞,凡此之类,皆夺胎法。可见,夺胎换骨为同义反复,都是说要通过学习古人的作品来融会新的诗境。   但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说自诞生之日起,就颇遭论者诟病。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诋毁“夺胎换骨”说就是唐代诗僧皎然“三偷”说(见皎然《诗式》)的翻版。金人王若虚《滹南诗话》说:“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清人冯班《钝吟杂录》斥之为“谬说”,认为此乃是“向古人集中作贼耳!”这些批评虽然击中了黄庭坚论诗的要害弊端,但也不免显得有些过于偏激和简单化。点铁成金是否仅止于点窜古人诗句据为己有?夺胎换骨法是否仅止于照搬古人诗意而稍作变通?   一般地认为“点铁成金”是师前人之辞,“夺胎换骨”是师前人之意。而无论师辞与师意,都不是单纯的模仿和抄袭,从“铁”到“金”和“换骨”的过程都需要有一番“陶冶”的工夫,其目的在于“以俗为雅,以故为新”。山谷极为强调学习古人的重要性,他常说闲居时应当多读《左传》、《国语》、《楚辞》、《庄子》、《韩非》等书,细细体会古人用意精细曲折之处。只有博览群书,精心研读,才能融会贯通,左右逢源,运笔如神。但山谷所论之诗法绝不仅仅局限于因袭古人,他也极为强调独创性在写诗中的重要意义。在他的许多诗篇中都表现出不甘人后、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赠高子勉》曰:“听他下虎口著,我不为牛后人。”《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曰:“随人作计终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题谢敞、王博喻》曰:“文章最忌随人后。”可见,山谷对于东施效颦、亦步亦趋的做法是极为不屑的。然而,如何标新立异,别出心裁,闯出一条写作的新路径,这也是颇费脑筋的事。中国古诗发展到唐代已至极盛,无论是立意、遣词、隶事、音律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面对唐代前辈,宋诗人不免产生了焦虑感,他们不甘依靠前人门户,而力图另辟新径,北宋时期的几位大诗人,如欧阳修、梅尧臣、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都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如苏轼天才纵恣,他在迁想妙得、随物赋形中奠定了诗文革新的新局面。而黄庭坚则为自己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他从学习古人开始,又试图从古人的创作框架中突破出来,求新求变,自立门户。其中重要的方法则是融化前人陈言旧意,再铸伟词新境,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目的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