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预期成果范本.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文档 中国航天产业化从未停步 中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弓I下研制完成的,有 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有 3000多 家民用企业参与到载人航天的生产、研制中。中国航天技术对未来本国 GDP究竟将发挥多大作用,还取决于相关产业民用化程度 10月12日上午9时,在全世界的瞩目下,中国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一时间,群情沸腾。 颇为敏感的股市也旋即作出回应,当天,持续低迷的沪、深股市场均已上涨报收,其中航天板块涨幅超过大盘的涨幅。 颇为敏感的股市也旋即作出回应,当天,持续低迷的沪、深股市场均已上涨报收,其中航天板块涨幅超过大盘的涨幅。 航空航天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其空间计划已经为美国增值 2万亿美元。 统计数据显示,2000-2001 年度,英国空间工业总收入有 29亿英镑,法国大约有 200亿欧元,俄罗斯有 9亿美元。 根据国际航天商业委员会 8月发布的《2005年航天产业现状》调研报告统计: 2004年全球航天产业来自商业服务和政府计划的总收入达到 1030 亿美元,预测到 2010年将会超过1580亿美元。更有专家预测,到 2010年,全球商业航天活动的收入预计将达到 5000亿-6000亿美元。 而已跨入航天精英俱乐部里的中国,未来能在其中切多大一块蛋糕,自然值得期待。 高投入带来高回报 航天产业的投入非常惊人,一架航天飞机仅研制费用就高达 100多亿美元。这也难怪当年美国阿波罗号航天飞机升空之后,一份美国报纸的标题 是:巨大的钻石成功升空。 但航天业的回报同样不容小觑,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就像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时,谁也没有想到几十年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认为, 就像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时,谁也没有想到几十年 正如焦教授所说,目前全球仅商业卫星产业每年就创造超过 800亿美元的收益。而自 1970年中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 一号以来,至今中国已成功研制并发射 6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包括资源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等。 在中国,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已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城市建设等方面广泛使用,建成了国际卫星通信站和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海陆 空交通、地震监测、森林防火灭火等领域也因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而受益无穷。 3-5名。其中,返回式卫星、导航卫星名列第三,火箭发射、气象卫星、资源卫星中国研制的卫星费用低、质量好、水平高,在世界上排位处于前 3-5名。其中,返回式卫星、导航卫星名列第三,火箭发射、气象卫星、资源卫星 2003年神五的成功发射,更为中国卫星出口扩大了市场。 中国航天产业化进程 精选文档 美国宇航局专家统计,美国有 30000多种民用产品得益于研制航天飞机发展出的技术,如 GPS卫星导航定位仪、 太空食品和太空药品”卫星 电视、电话等。 TOC \o 1-5 \h \z 而中国航天技术对未来中国 GDP究竟将发挥多大作用,还取决于相关产业民用化程度。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向《财经 时报》介绍, 中国从神一到神六都在研究民用技术,带动了诸如电子、计算机、化工、冶金、材料、机械、特种工艺、低温与真空技术、测试、 控制、测控、气象、船舶、生物、农业等领域技术的发展。 ” 中国已经有3000多家民用企业参与到载人航天的生产、研制中,包括电子行业、元器件、原材料、飞船材料等很多方面。 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研 究院研究员刘济生说: 目前有些载人航天的研究成果已经反馈到了民用技术中,如热控、遥控、遥测、航天服技术等,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目前还很难测算出具体的经济效益,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离不开航天技术。从长远看,前景无可限量。 ” 中国在航天工业产业化进程中一刻也没有停步。 统计表明,中国近年来的 1100多种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 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太空的微重力、超洁净、高真空、微辐射的特殊环境,使它成为人类最理想的尖端工业和药品的生产场所,可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 新材料学与新工艺学的研究及综合研究提供多种特殊的环境条件。 ” 刘济生研究员说, 在微重力条件下可以研制和生产高纯度大单晶、超纯度金属、超导合金和特种生物制品等,对于许多产业部门都具有广泛适用 性。” 可以说,神六的成功发射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又迈出了重大一步,也预示着中国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