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行业资料:________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 PAGE 页 共 NUMPAGES 页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
在众多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中,现已肯定化学性毒物中部分物质可引起接触者体细胞突变、癌变和生殖过程异常而发生畸胎,这便是职业性三致作用。
致癌作用xx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根据834种化学物质和生产过程已有的致癌性评定资料,认定了75种化学物质和生产过程对人有致癌性。其中,23种对人体肯定有致癌性,如砷及砷化合物、苯、石棉、煤焦油沥青、强硫酸烟雾、镍化合物等。20种为可疑致癌物。余为癌症高发职业。
致畸作用。指某些化学物有胚胎毒作用,作用于受精卵的卵裂到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可造成后代的先天畸型。现已调查发现、致畸化学物已不下数十种,作用较为明显的物质有苯、甲苯、二甲苯,甲醇、汞、三硫化碳等。
致突变作用。指某些化学毒物作用于人体的遗传物质,使之发生突然的、根本的变异。这种变异除少数情形外,绝大多数对人体有不利影响,如不孕、早产、遗传性疾病、癌变等。接触苯、氯乙稀、氯丁稀等的工人较易发生。
职业性肿瘤是指接触职业性因素引起的肿瘤。判定某职业与肿瘤发生有关系,是指该职业人群中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超高,肿瘤发病和死亡年龄提前,频发罕见肿瘤,在个体身上有多发肿瘤。
职业性肿瘤一般具有如以特点:⑴职业性肿瘤,有明确的病因可寻;⑵职业性肿瘤发病率较其他职业病低,但很少有自律性;⑶与特定的接触毒物方式有关,如吸入不溶性的镍化物有致癌性,而可溶性的镍盐则无;⑷职业性肿瘤有固定的癌变部位;⑸通常在接触职业因素15-20年发病。最短者要2-5年,长者可达30-40年;⑹职业性肿瘤的细胞类型和临床经过也有相对的规律。职业性肿瘤一旦发生,即按其自身规律演进,少有自愈,故应及早治疗。
预防职业性肿瘤,首重识别、鉴定、严格控制与管理职业性致癌因素,使其不超标或降低到最小量。其次,对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职工应严格执行就业前体检,筛选出敏感者并使其不接触。再次,对已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职工应定期体检,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第 PAGE 页 共 NUMPAGES 页
职业性铍病的危害及预防
铍为灰色至白色粉末状金属,在空气中可氧化为氧化铍,不溶于水,可溶于硫酸、烟酸和硝酸。铍以粉末或颗粒形状与空气混合,可能发生粉尘爆炸。与某些氯代溶剂,如四氯化碳和三氯乙烯反应,生成冲击敏感的混合物。
2.接触机会与健康危害
自然界中铍的分布并不广泛,人与铍的接触机会主要为铍矿冶炼精制及铍或其化合物的使用过程。铍用作宇航工程结构材料,核反应堆,x射线管制造,合金制造等。氧化铍还可用于制造耐高温陶瓷制品,在电子、航天、军事领域有特殊用途。
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人人体。在各种铍化合物中,以氟化铍和氧化铍的毒性最强。进入体内的铍与血浆蛋白结合,以磷酸铍或氢氧化铍形式运送至各组织器官。铍主要经肠道排出,经粪便排出的量可占进入量的94%,尿排出量仅占1.6%。铍还可通过胎盘屏障,但难以透过血脑屏障。
短期大量接触可引起急性铍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化学性支气管炎或肺炎。长期接触小量铍可发生慢性铍病。除无力、消瘦、食欲不振外,常有胸闷、胸痛、气短和咳嗽。皮肤病变有皮炎、溃疡及皮肤肉芽肿。铍化合物可产生全身中毒,主要积蓄于肺、肝、胃、骨及淋巴结等处,易在身体内积蓄,排除缓慢,引起发热、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胸痛及体重减轻等症状。直接接触铍尘或蒸气可发生皮炎和鸡眼状溃疡,长期接触可引起贫血。铍及其化合物在人体引起肺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ARC,xx年),将铍及其化合物列为I类,即人体致癌物。
3.临床表现
由于铍的致病机制并非完全由其直接毒性所引起,变态反应为其主要原因,如短期吸人一定量的可溶性铍盐可致急性化学性肺炎,而长期吸人小量金属铍尘或难溶性铍盐则可引起肺内肉芽肿,并使肺癌的发生率亦有所增加,故铍所造成的疾病近年多不称作“铍中毒”,而称为“铍病(berylliosis)”。
(1)急性铍病
急性铍病主要因吸人大量可溶性铍化合物,如氟化铍、氧氟化铍、硫酸铍等粉尘所致,可引起化学性呼吸道炎、化学性肺水肿及全身毒性反应。吸入后一般经3~6h潜伏期,可出现咽痛、咳嗽、气短、胸闷、胸痛等呼吸道刺激症状,两肺可闻及干、湿啰音,x射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多。重者可有“金属烟雾热”样表现,如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畏寒、发热,体温达39℃,常可持续3~7天,伴明显胸闷、气憋、咳嗽、胸痛、咳痰,甚至有血痰、呼吸急促、心悸、紫绀,肺内出现散在湿啰音,x射线胸片显示肺内有絮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