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母亲的追悼会上,身为儿女发表悼词,表示对母亲的哀悼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催人泪下的悼母亲祭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催人泪下的悼母亲祭文
我亲爱的母亲***,生养我们子女3个,为了这个家日夜操劳费心,终因身患顽疾,求医百药无效,拜佛求祖失灵,于公元****年**月**号,永离了生养**载的家乡故土,抛下了一儿二女,媳妇孙子、女婿外孙女、就这样悄然无息地驾鹤仙去,走的那么匆忙,享年**岁。如今,您的子女跪拜在您的灵前悲痛不已,思绪绵绵
追忆往夕,峥嵘岁月稠,母亲游国秀于公元****年**月**号,生于**县****,在家排行老幺,上头有四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在那困难年代生存下来也不容易。读书时期十几个考起一个的情景下考入县**中学。当过带课教师,抓过药,当个会计。之后和当兵的父亲走到了一齐,从此您恪守妇道,忠实践行着孝敬公婆、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的职责。在我刚有记忆时,你背着妹妹,带着我和姐姐去割猪草情景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还有就是背着我扛领子棒儿,修起了当时在本地最好的砖瓦房,让当时好多人羡慕。之后随军跟父亲到了好多地方,父亲转业到了地方应我们还小,受人欺负,您吃了不少苦。之后又为子女的婚姻,孙子外孙的抚养操心。父亲是个不管事的人,母亲,您用柔弱的肩膀支撑着这个家庭,您用瘦弱的双臂整日操劳,给全家人带来了温馨、祥和与欢乐。您为我们做得每一碗汤、每一碟菜、每一顿饭以及您对我们说过的每一句亲切的话语、投递给我们的每一个温和的眼神,都让我们深深感受着伟大的母爱和家庭的温暖。可就在我们独立的日子,就在孙子、外孙们也都能自理的时候,就在安享晚年清福的时候,您却飘然而去了。妈妈,跪在您的灵前,不孝儿女感到深深的内疚我们给您的回报太少、太少。
母亲的一生是历经坎坷,饱经风霜的一生。是勤劳俭朴,艰苦辛劳的一生。是平凡无奇,朴实无华的一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一生。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留芳百世的伟业,但她的很多东西将永远激励着她的子孙后代,他的音容笑颜永远活在我们心里。当我身为人父的时候,才深切的感受到以她这样瘦弱,娇小的身体把我们抚养成人是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妈!您的离去,老天以下了百年难遇的大雪为你送行,漫天的雪花是抛撒的纸钱,满地的积雪是穿戴的孝衣。您为安入土吧!妈!您走了,留给我们的将是无限的思念和悲痛。明知天命难违,却还想再说一声妈妈,如果有来生,我们还原做您的孩子。
天地有情,化雪成泪;天地有恩,故示祥瑞;踏着洁白的雪路,妈妈,您走好。
您的儿子**
泣血叩上
公元****年**月**日
催人泪下的悼母亲祭文
各位父老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感谢你们在这个春寒料峭新年初七的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冒着淋漓大雨亲临灵前,为我们的母亲奠行表示深深谢意(三鞠躬)我受兄弟姊妹委托,代表我全家,向母亲的神灵致悼词。
儿女丧母痛断肠,老天垂泪诉悲情。
母亲于1933年3月12日出生在红安永和江氏家族,于20**年腊月29上午10点在家寿终正寝,享年82岁。
母亲幼年家境贫寒,衣食不保。然而万恶黑暗的旧社会似乎还不满意,让母亲6岁丧母,7岁丧父,此后母亲兄妹6人相依为命,生活更是举步维艰,为生活所迫,母亲的二哥和大妹妹被送到别人家养。母亲的大哥是家里唯一的成年男子,18岁的大哥正值壮年,也是母亲兄妹4人唯一的依靠。当时的红安是日本人的盘踞点,年纪不足10岁的母亲用她的智慧将大哥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洞中,让大哥逃脱了被抓去当壮丁的命运,后又想方设法,将不多的食物用杂草盖住送给大哥维持生命。那时母亲还有一个4岁的妹妹,就是自己饿肚子母亲也会让妹妹吃饱。就是这样,母亲艰难的度过了那个战乱的年代。
之后母亲嫁到了孙家,当时的孙家也是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母亲没有一丝不愿,相反,为了家人,母亲宁愿自己挖野菜,有时甚至不吃不喝。艰苦卓绝的生活并没有将母亲打垮,面对不断出现的困难,母亲想的不是怎样躲避,而是怎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解决。
母亲前半生的劳苦,超出了常人的想象。那是低标准的年代,生下我们兄妹5人(四子一女)之后,刚有稍许好转的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节衣缩食。父亲在外工作,全家千斤重担就落在了年龄不大的母亲身上。一年到头,多半的日子要带着沉重的脚步出去做事,回家后又要照顾一群嗷嗷待哺的儿女。家里家外,灶前灶后,都是干不完的活。一有空闲就织布,拖着疲惫的身子纺线到深夜。嗡嗡的纺线声把我们送入梦乡,咔嚓的织布声又把我们从梦乡惊醒。那时我们吃的东西没营养,经常生病,在地里劳作了一天的母亲回来还要照顾生病的我们。家里房子破旧,屋顶总有洞,每次生病,我们就看着从洞里透进来的微光发呆,眼巴巴等着母亲的回来。母亲在身边,就是世上最安全的堡垒,带给我们无尽的安全感,感觉病都好了三分;母亲一走,又是说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