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蟹六跪而二螯 ;而 2.第二人称代词;【而已】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而后】才,方才。
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既而】不久,一会儿。
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
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儿妾食麦而已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1、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2、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5、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7、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10、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
11、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
12、妪每谓予曰:“其所,而母立于兹。”;1.代词;其;其业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非天资之卑。
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1、秦王恐其破壁。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鲁肃曰)今肃迎(投降)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官名)。
4、今存其本不忍废。
5、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7、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9、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10、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1.动词;4.介词;5.连词;六、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表时间)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以:方位)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以:表范围);【以为】认为,把……当作或看作。把……作为或制成 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果。
例: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例: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例: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劝学》;(一)、结构助词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2、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3、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定语有时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有时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用“之”连接。
①“中心语+之+定语”的格式。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
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5、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夫晋,何厌之有? ;二.代词;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其母就与之决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
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顷之,上行出中谓桥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1、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
2、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3、作《师说》以贻之。
4、輮使之然也。
5、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7、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8、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9、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10、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12、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3、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1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