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像赞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摘 要 像赞是题写在人物肖像画上的赞语,是像与赞的融合统一。北宋像赞继承并 发展前代像赞创作传统,出现作者与像赞对象之间通过赞文与写真的双向互动以 增进人际的交往的作赞动机;在像赞对象的社会身份上,给予吴越王特别的关注; 在作者与像赞对象的伦理关系上,对父祖、师友关系尤为注重;在像赞的特征上, 呈现出强烈的自我观照意识与社会伦理意识。本论文分 5 章,对北宋像赞的作赞 动机、像赞内容及像赞特征进行考察。 第 1 章为绪论。界定本文研究对象为北宋像赞,爬梳文献确定本研究的基础 与起点。认为现有研究多将像赞置于画赞、人赞或赞体文中进行整体性与宏观把 握,而较少从微观角度切入像赞,进行专题探讨。 第 2 章为作赞缘起与动机。北宋像赞的创作缘起于应人之请与主动为赞,作 赞动机主要有三,一是利用像赞进行人际交往,二是利用像赞彰显对于圣贤的尊 崇,三是利用像赞歌颂对于佛教的信仰。 第3 章为像赞分类。首先根据像赞对象的社会身份将北宋像赞分七类述之。 一是圣王像赞,重在颂文德。二是吴越王像赞,重在扬忠诚。三是贤士像赞,重 在美道德。四是高士像赞,重在羡闲适。五是贤媛像赞,重在宣女德。六是释氏 像赞,重在悟禅理。七是道士像赞,重在抒志趣。其次,根据像赞对象与作者的 伦理关系将北宋像赞分四类。一是父祖像赞,意在崇祀祖德,标榜家风。二是兄 长像赞,意在褒美人格,自我勉励。三是妻子像赞,意在书写日常,怀念追悼。 四是师友像赞,意在增强师门认同,巩固师门传承。 第4 章为北宋像赞的特征。画像自赞中对于画像与自我关系的追问,对于自 谦与自省观念的流露,凸显了北宋像赞的自我观照意识;对于父祖的颂扬,对于 师友的关切,反映了北宋像赞中伦理意识的强化;禅宗的兴盛使释氏像赞呈现参 悟佛理禅趣的兴趣,面对儒释的冲击,道士像赞走向没落。 第5 章为结语。总结北宋像赞的作赞动机、像赞内容及像赞特征。肯定北宋 像赞中利用像赞进行人际交往的作赞动机与求赞动机深刻影响了南宋像赞,像赞 的交游功能在南宋更为凸显。 关键词:北宋;像赞;身份;伦理;自我 I 英文摘要 Abstract The eulogy of portrait is a kind of eulogy inscribed on the portraits of characters, and it is the integration and unity of portraits and eulogies. The eulogy of portrait during the Northern Song period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previous tradition in the eulogy of portrait writing. On the motivation of the eulogy creation, there appeared the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uthors and the eulogy of portrait objects to promot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eulogy and the portrait; on the social identity of the eulogy of portrait objects, special attention was paid to King Wu Yue; on the et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hors and the eulogy of portrait objects, special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her and grandfather, teacher and friend; o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