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写作的启示】读书的名人名言.docxVIP

【名人写作的启示】读书的名人名言.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人写作的启示】读书的名人名言 蒲松龄的积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 f ǔ)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为了写好《聊斋志异》,蒲松龄专门作了这副自勉的对联。 这本著作中,他笔下的狐精鬼怪的故事并非都是凭空臆( yì)想,而是潜心采访搜集写作资料,不辞劳苦获得的。 在他家门前,有一条通往县城的大道,每天清晨,他就在大路 边的树底下铺开一张芦苇席子, 席子上摆着茶水和烟草。 当有行人路 过这里时,他总是以礼相待,请行人歇歇脚,喘喘气。等行人喝了茶, 抽了烟,就再请那人讲个故事。 即使是“缺胳膊少腿” 的半截子故事, 蒲松龄也是如获至宝。后来,乡亲们都知道蒲松龄爱听故事,凡是有 奇闻异事或新鲜故事,都主动跑来告诉他。他白天收集故事,晚上, 不分昼夜,潜心写作,终于完成了不朽( xi ǔ)的名著。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积累,是细水长流的工程,需要耐心,更需要有心。在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再注入精辟的思想、独到的见解和真善美的感情,进行加工创造,这就是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给我们的启示。 欧阳修的“三多”“三上” 宋朝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文章被人赞誉为“浩如江河之停蓄”“灿若日月之光辉”“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他的文章,具有一唱三叹的情致。 其实,欧阳修写文章很艰苦。每写一篇文章,他都要精心构思反复斟酌( zhēn zhu ó)。他对别人说,自己写文章有“三多”“三上”。即看得多,写得多,与人商量得多;三上,则是由于他公事繁忙,文章大都是在床上、马上、厕上构思的。 每写完一篇文章,他总要把文章贴在墙壁上,以便随时都能看到,随时可以修改,直到改得满意为止。晚年时,他老伴见他这么辛苦,就劝他说: “你写文章真是太苦太累了,又是涂又是改,没完没了,你又不是学生,难道还怕先生打板子吗?” 欧阳修风趣地回答说:“我虽不怕先生责怪,却怕后生讥笑啊!”由此可见他作文的认真态度。 时间是挤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欧阳 修的“写作经”,相信自己的文笔一定能精彩无限! 毛泽东的“游学” 毛泽东的诗词,大气磅礴,气吞山河,意蕴( yùn)深远,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 毛泽东这种诗歌特色的形成, 与他少年时代的“游学”经历不无关系。 “游学”就是带一把雨伞、一只挎包,包内装些换洗的衣服、笔记本、文房四宝,其余分文不带,路途中靠给人写写字换几个钱为生。毛泽东“游学”的目的就是进行社会调查,不读死书。他最远的一次“游学”,曾历时一个多月,走了四百五十多公里路,游历了五个县、数十个乡镇,结识了各色人物,记录了大量笔记,使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特别是增长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独学而不致用,则学到的只是一堆毫无生机的死知识。只有像 毛泽东那样,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会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才会 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敏锐的洞察力, 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活力、 有特 色。 (选自《科教新报》) 内容仅供参考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