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治 血吸虫病 日本分体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pptVIP

动物疫病防治 血吸虫病 日本分体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分体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 一、概述 日本分体(裂体)吸虫病是由分体科(Schistosomatidae),分体属(Schistosoma) 日本分体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寄生于人和牛、羊、猪、犬、啮齿类及一些野生哺乳动物的门静脉系统的小血管内所引起,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病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13个省、市和自治区,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生产。 二、病原形态 日本分体吸虫为雌雄异体,虫体线虫样。雄虫(图1)短粗,雌虫(图2)细长,雄虫乳白色,大小为10~20mm×0.5~0.55mm(图5)。口吸盘位虫体前端,腹吸盘较大,具有粗而短的柄(图4),在口吸盘后方不远处。体壁自腹吸盘后方至尾部,两侧向腹面卷起形成抱雌沟,雌虫常居雄虫的抱雌沟内,呈合抱状态(图3),交配产卵。体被光滑,仅吸盘内和抱雌沟边缘有小刺。口吸盘内有口,缺咽,下接食道,两侧有食道腺。肠管在腹吸盘前分为两支,向后延伸,约于体后1/3处再合为一条单管,伸达虫体末端。睾丸有7枚,呈椭圆形,串状排列于前部的背侧,每个睾丸有一输出管,共同汇合为一输精管,向前扩大为贮精囊。雄性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后抱雌沟内。 雌虫较雄虫细长,大小为15~26mm×0.3mm(图6)。呈暗褐色。口、腹吸盘均较雄虫为小(图7)。消化器官基本与雄虫相同。卵巢1个,呈椭圆形,位于中部偏后方,两侧肠管之间,其后端发出一输卵管,并折向前方伸延,在卵巢前面和卵黄管合并,形成卵膜。卵膜周围为梅氏腺。卵模前为管状子宫,其中含卵50~300个,雌性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后方。卵黄腺呈较规则的分枝状,位虫体后1/4处。 虫卵呈椭圆形,淡黄色,大小为70~100μm×50~65μm,卵壳较薄,无盖,在其侧方有一小刺(图8),卵内含毛蚴(图9)。 1 虫卵在水中,于适宜的条件下孵出毛蚴。如温度在25~30℃,pH在7.4~7.8时,经几小时即可孵出毛蚴。毛蚴呈梨形,平均大小为90μm×35μm,周身被有纤毛(图13),借以在水中迅速游动,遇到中间宿主钉螺(图14),即以头腺分泌物的溶蛋白酶作用,钻入螺体内,继续发育。如果毛蚴未遇到钉螺,一般在孵出后1~2天内自行死亡。 毛蚴侵入钉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脱去纤毛,形成母胞蚴,5周后,母胞蚴呈袋状,子胞蚴变为长条形(图15),再经一周,子胞蚴开始从母胞蚴体中破裂而出。尾蚴(图16)成熟后离开子胞蚴。 自钉螺体中逸出。一个毛蚴在钉螺体内,经无性繁殖后,可产生数万条尾蚴。毛蚴在钻入螺体内发育成尾蚴所需时间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如在25~30℃时,经2~3个月仅有少数钉螺体内有成熟尾蚴,经3个月后大部分钉螺体内已有成熟尾螺。尾蚴存活时间也与温度有关系,在10℃下最长可活5天,27℃时最长可活48h。只有尾蚴阶段可感染人和动物。 尾蚴感染人和动物的途径主要是经皮肤感染;也有吞食含尾蚴的草或水,经口感染的;也可经胎盘感染。尾蚴侵入宿主皮肤,脱掉尾部,变为童虫,经小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肺、体循环到达肠系膜静脉内寄生。发育为成虫。尾蚴从感染宿主到发育为成虫所需要的时间,因宿主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乳牛为36~38天,黄牛为39~42天,水牛为46~50天。成虫在动物体内的寿命一般为3~4年,也可能达20~30年,或者更长。 四、流行病学 日本分体吸虫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近年来在马来西亚亦有报道。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和江南的13个省、市、自治区(贵州省除外),计372个县市。主要危害人和牛、羊等家畜。台湾省的日本分体吸虫为动物株(啮齿类动物),不感染人。 我国现已查明,除人体外,有40余种野生哺乳动物包括褐家鼠(沟鼠)、家鼠、田鼠、松鼠、貉、狐狸、野猪、刺猬、金钱豹等,有8种家畜包括黄牛、水牛、羊、猫、猪、犬及马属动物等自然感染日本分体吸虫病。家畜以耕牛、野生动物以沟鼠的感染率为最高。黄牛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一般均高于水牛,黄牛年龄愈大,阳性率愈高;水牛的感染率都随年龄之增长,而有降低的趋势,水牛还有自愈现象。但是,在长江流域和江南,水牛不仅数量多,而且接触疫水频繁,故在本病的传播上可能起主要作用。 日本分体吸虫的发育必须通过中间宿主钉螺,否则不能发育、传播。我国的钉螺为湖北钉螺(Oncomelenia hupensis)。钉螺体型小,大小为1.0cm×0.25~0.30cm,螺壳褐色或淡黄色,有厣,螺旋6~8个,螺旋上有直纹的叫有肋钉螺,无直纹的叫光壳钉螺。钉螺能适应水、陆两种环境的生活,多见于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阴暗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以腐烂的植物为其食物。它们在河、沟、湖的水边等处均可孳生。每年4~6月份产卵最多,一只雌螺一年可产卵100个左右。幼螺在春季孵出,生活于水中;成螺则主要在陆地上,钉螺的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