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音乐史(一).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 海 无 涯 古希腊的音乐形式:史诗、抒情诗、颂歌、悲剧 古希腊乐器类别:弦乐器【里尔琴、基萨拉琴】管乐器【阿夫洛斯管、潘管】 抒情诗的概念:原指和着里尔琴而唱的诗歌,由抒情诗人自创自唱,分为笛歌和琴歌两种, 笛歌用阿夫洛斯管伴奏演唱,琴歌用里尔琴伴奏演唱。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 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古希腊音阶的基本元素:四音列 体系:相连的“大完全体系”不相连的“小完全体系” 古希腊记谱法:字母谱【24 个希腊字母,节奏~音的时值,音步】 格列高利圣咏:演唱具有教会时代的典型特色。罗马天主教会的圣咏是中世纪教会音乐的核 心。基本特征:a 内容多选自圣经,主要表现静穆、节制、超脱的感情,排斥人间的激情; b 多采用拉丁文演唱,按照自然音阶进行的单音音乐,旋律音调平缓,以即兴式无明显节拍 为主要特征。 按歌唱方式分为: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演唱 音乐风格: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 使用场合:日课、弥撒 教会八调式特点 a.终结音:中世纪调性理论的核心,而副格的起始音是终结音的下方四度 音。 b.旋律音域:同一调的正格和副格的旋律音域不同,圣咏的旋律音域在 A-g1 之 间,符合当时唱诗班男性歌唱者的音域范围。 c.属音:与终结音同为中世纪调式音阶的骨 干音 d.调式性格:赋予每个调式性格的传统来自古希腊 16 世纪,理论家格拉雷安出版《十二调式论》 中世纪记谱法: 纽姆谱9 世纪时有教士尝试在歌词上方标以一系列符号,表示旋律音的走向; 10 世纪时有人用一根红线代表 f 音,用一根黄线代表 c 音,为圣咏旋律的音 高纪录大致固定位置;11 世纪时音乐理论家圭多.达雷肯定了这种用横线来标示音 高的优越性,并将横线增至 4 根,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分别代表了e-c-a-f 四个 音,这样可以较精确的记录在一至二个八度内的音高;13 世纪时一位德国音乐理 论家弗朗科写了一本《定量歌曲艺术》论述歌曲的节奏模式,提出了用不同形状的 音符表明不同长短的音的设想促成了“定量乐谱”的产生;15 世纪线条???寡不一的 谱表渐渐定型为五线,并变黑头音符为白头音符,增加了 3 种比倍音符更短的音符 教会八调式的特点:a 终结音:中世纪调性理论的核心;b 旋律音域:同一调的正格和副格 的旋律音域不同。圣咏的旋律音域在 A—g1 之间;c 属音与终结音同为中世纪调式音阶的骨 干音;d 调式性格:赋予每个调式性格的传统来自古希腊。16 世纪时,理论家格拉雷安出版 《十二调式论》。 奥尔加农:最早的复调音乐,是以格列高利素歌为“固定调”,在它的下方加上平行五度或 平行四度的声部。 【平行的奥尔加农:在圣咏的下方另外加上一个平行五度或平行四度的声部,既起了衬托原 有圣咏的作用,又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约 9 世纪) 华丽的奥尔加农:奥尔加农的上声部越来越表现出流动性和装饰性,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 加农,它没有明显的节拍特征,活跃、华丽的上声部与下方缓慢、静止的圣咏声部形成鲜明 的对比。(约 12 世纪)】 10 至 12 世纪“圣马夏尔乐派”12 至 13 世纪“巴黎圣母院乐派”是当时整个欧洲的复调音 乐中心。“最伟大的奥尔加农作曲家”莱奥南;“杰出的迪斯康特作曲家”佩罗坦是巴黎圣母 院乐派最著名的音乐家,他们创造了“克劳苏拉”形式 。 中世纪世俗音乐家:法国游吟诗人;德国爱情歌手;学 海 无 涯 流浪艺人 是浪迹四方的音乐和杂技表演者 德国的高克勒,法国的戎格勒,英国的 吉格勒和格里曼 法国的游吟诗人 特罗巴多【卢瓦尔河以南】;特罗维尔【北】 构成:宫廷贵族和骑士阶层;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 特点:大多是单声音乐,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弹唱;南方歌曲旋律细腻 精美,北方朴实直率;多以爱情题材为主。 9 新艺术 实质:14 世纪上半叶,法国和意大利在音乐理论、作曲技巧和音乐风格上 出现的新现象。在音乐上主要表现在导音的引进、对位理论的完善、和声风格的形成、时值 节拍的规范化等方面。代表人物:纪尧姆.德.马肖(法国)兰迪尼(意大利) 10.勃艮第乐派 勃垦第作曲家以迪费和班舒瓦为首,邓斯泰布尔开创了“泛协和”的 风格,即以三和弦为主体,不协和音为非结构性的装饰。贡献:建立了以主--属关系的 三和弦为基础的和声体系。 代表作;迪费的《春歌》班舒瓦的《回旋曲》 佛兰德乐派 ;是活跃于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乐派。 主要音乐家:奥克冈;比斯努瓦;奥布雷赫特、伊萨克;奥兰多.迪.拉索 主要作品体裁:弥撒曲、经文歌、民族风格的世俗曲【法国--尚松;德国--利德;意大利-牧 歌】9 两大意大利乐派:威尼斯派、罗马派。维拉尔特运用了“分组合唱”的原则; 音乐理论:扎里诺《和声基本原理》

文档评论(0)

number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