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精简版)(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NUMPAGES 第六编,元代文学 二.元代文学概况 1.元代戏剧繁荣的原因 文学创作活动的生产与消费 消费:市民阶层 生产:失意文人(玉京书会) 2.历史地位:叙事文学成为主流 元代文学: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3.审美特点: 传统:温柔敦厚,含蓄蕴藉 元曲:浅露酣畅,自然直白 【行hánɡ院】 1.妓院。亦借指妓女。(207页倒4行) 宋 马庄父《孤鸾》词:“陌上叫聲,好是賣花行院。” 2.同行,行帮。 宋 车若水《脚气集》卷上:“ 劉漫塘云:‘向在金陵 ,親見小民有行院之説,且如有賣炊餅者自别處來,未有其地與資。’” 3. 元、明时代对戏剧演员的俗称。亦借称戏班。 明 刘兑《锺玉女娇红记》:“你到這裡没甚麽管待。叫了幾個行院,動些樂器,飲數杯酒咱。” 【參cān 軍】 1.官名。(207页倒4行)东汉末始有“參某某軍事”的名义,谓参谋军事。简称“參軍”。 晋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沿至隋、唐 ,兼为郡官。明清称经略为参军。 2.唐、宋时“參軍戲”的脚色名。 唐 李商隐《骄儿诗》:“忽復學參軍,按聲唤蒼鶻。” 3.参加军队。 丁玲《杜晚香·作媳妇》:“李家的小儿子就报名参军了。” 4.猿和猪的别名。 晋 崔豹《古今注·鸟兽》:“猿,一名參軍。” 五代 马缟《中华古今注·猪》:“猪,一名參軍。” 【參軍戲】流行于唐、宋时的一种表演形式。原称“弄參軍”。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和表演,以讽刺时政或社会现象。渊源于秦、汉的俳优,宋时也称为杂剧,角色亦有所增加。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一章下篇一:“晚唐时代的参军戏已有固定的角色。所谓参军,便是戏中的正角,苍鹘便是丑角一类的配角,两者相互问答,其作用则调谑讽刺,兼而有之。”参阅《文献通考·乐二十》。 戏剧欣赏的背景知识: (1)概念辨析: 元杂剧 元戏剧 元曲 南戏 散曲 元杂剧的形式(214页第3节) 南戏(传奇)的体制(282页1-2行,283页末段,286页2段) (2)元杂剧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少数剧目是多本的)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 【楔子】是指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用在开头)或过场戏(用在折与折之间),是整部剧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楔子可以没有,也可以用到两三个。 2、唱词和演唱特点: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 “折”也是音乐单元;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 元代流行的宫调有九种:仙吕宫、南吕宫、正宫、中吕宫、黄钟宫、双调、越调、商调、大石调。这些宫调的调性即音乐情绪各有不同,四折之中宫调的变换,是同剧情变化相对应的。 【旦本末本】元杂剧通常限定每一本由正旦或正末两类角色中的一类主唱;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正末所唱的本子为“末本”。(215页,2段3行) 楔子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楔子在一部杂剧中是相对自由的部分,通常只有一、二支曲子,不限由何角色演唱。 3、宾白:有散白与韵白之分,前者用当时的口语,后者用诗词或顺口溜式的韵文。宾白既可以插在各支曲子之间,也可以插在一支曲子之中(“带白”)。如《选》195页【煞尾】“婆婆也,……” 作用:叙事;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曲白相生” 4、科范:简称“科”,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如《选》192页倒5行:“鼓三通,锣三下科。” 南戏称之为“介”,如《选》274页倒3行:(吃介)。 (3)话本、诸宫调、说唱文学 宋元话本,说书(说话)艺人的底本(168页)。 “宋四家”,是指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169页1行)。 合声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如“指物题咏,应命辄成”之类。 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 说经,即演说佛书; 讲史,则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 诸宫调:了解概念、历史、主要特点。(190页末段) 说唱文学:郝雨《教室圣地》 (4)生旦净末丑:戏剧角色简介 生(南戏),扮演男子。又分为:老生、小生、武生 末(杂剧),扮演男子。又分为:正末、冲末、外末、小末 旦,扮演女子。分为:正旦(青衣)、贴旦、小旦、花旦、武旦、老旦、彩旦(媒婆)、搽旦 净:即花脸,因要用粉墨涂脸而得名。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妆有脸谱,音色洪亮,演风粗矿。又分为: 文净:即大花脸,以唱功为主,如包拯; 武净:即二花脸,以做功为主,如武松; 丑:扮演喜剧角色,由于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又分为:文丑、武丑、小丑 王国维: “元明以后,戏剧之主人翁,率以末旦或生旦为之,而主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piphan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