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一份报纸和 一个时代.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怀念一份报纸和 一个时代 下楼去拿报纸和买杂志,老板看我来了,把在一边放好的《时尚》《ELLE《marie clire,男人帮》还有《读者》和《读书》《三联生活周刊》放在一个一个袋子里递给了对我说《读书》剩一本了,我前几天就收起来了怕我媳妇不知道给卖了我忙说谢谢,给钱时要找几块零钱,我说不用找了,我再拿份报纸吧,本埠报纸家里都有定的,我犹豫了一下,拿了一份我已经多年不买的南方周末。 回家后坐在阳台上翻阅这期的南方周末,用不到5分钟浏览完了所有的版面后。南方周末没有了激情,而我也没有了当年读报的激情了。 我忽然想起了1999年元旦南方周末的那篇新年致辞。真是忽然所有的句子涌上头脑,南方周末曾经有多篇经典的文章让人难以忘怀,但我一直认为99年的新年献词,看是普通的文字至今还震撼着心灵。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与你见面的第777次。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这是冬天里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上,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希望,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本世纪最后的日历正在一页页减去,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人们曾经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真实、真情、真理,它让我们离开凌空蹈虚的乌托邦险境,认清了虚伪和欺骗。尽管,真实有时让人难堪,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这是新年的第一天,就像平常一样,我们与你再次见面,为逝去的一年而感怀,为新来的一年作准备。祝愿阳光打在你. 的脸上。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汗如雨,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我们看着你流离失所,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看着你重建家园。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我们看着你笑逐颜开…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我们要向你、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一声,新年好!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因为有你,才有我们。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一直认为这篇新年献词可以上中文系的教材,不知道有没有记错,执笔是才子沈灏,有时觉得这篇同时还可以和100年前的另一片文章对比,那就是梁任公的《少年中国说,》。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至今仍然有着令人吃惊的打动心灵的力量。在当时的中国,没有任何一份周报的影响力能与《南方周末》比肩,《南方周末》创办之初发行量只有7000份,但他后来却成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周报,有数字说它单周发行曾达到130万份。也许因为曾是报人的缘故那时把朋友分为看南方周末的朋友和不看南方周末的朋友。 有几个朋友曾在当时的南方周末工作,那真是一段闪亮的日子。 对于当时《南方周末》的成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说它有敢于说真话的勇气;有人说它是惟一坚持下来的周报;有人说它的市场化步伐走得比较早…不管怎么说,《南方周末》用比较体面的待遇和清晰的新闻理想来吸引着. 成熟的新闻人,然后给大家比较宽松的空间,使记者和编辑能够自由地发挥,这是《南方周末》成为一个上品的关键。那时南方周末的口号是--我们在路上。 现在的南周,口号是在这里,读懂中国,比较两个口号可以明显发现定位的不同。原本南周的煽情和人文主义结合的很好,而现在的南周煽情的成分更高。 当然是多种原因造成今天的南方周末,多年前,一个级别很高的一个纪检书记对我说过,在中国看清一个事情已经不易,做到就更难了。 南方周末引领读报潮流的一个时代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