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辽宁卷).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文 第一卷 甲 必考 一、 代文 ( 9 分,每小 3 分) 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 在古代 文 中,我 常常 到 “文 ”和 “ ” 一 .它 被用来 作 家作品,概括一定 代的文 学 貌 , 被用来 明文学的 展等, 因此准确理解它 的 意 十分重要。 “文 ”字的 本 是指 条交 或者色彩 ,由此引 申出 、有文采的意思 。而 “ ”字,凡事 物未 雕 便叫做 “ ”犹 如器物 的毛坯、 画的底 子,因此 含有 朴、朴素的毒思. 一 最初不是用于 文学,而是 用来 采 人物的。 《 , 雍也》 ,孔子 曾 “ 主 野,文 史。文 彬彬,然后君 子 ”的 。 段 中的 “文 ”、 “ ”,人 一般解 : “ ”是指 “ ”一 内在的道德, “文 ” 是 指文化知 一外在的 西, “文 ”和 “ ”是形式和内 容的关系,其 按孔 子原意 , 里的 “文 ”、“ ”是指 文 和 朴,都是 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 止、礼 操而言的。一 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 扑,不 礼 ,便如同 “草 野之人 ”;相反,若是 分地文 言辞 , 究繁文 礼,就如日那些掌管文辞礼 的 史官了。 里不存在 本末 内外的关系。 以 “文 ”、“ ”二宇 文学、 社 会政治生活,与用它 来 人物有着密切关系. 《 非于。 言》 述 向国君 之 :“繁于文采, 以 史. ?? 以 信 言, 以 鄙。 ” 句 可能就是本 《 》 , 其中 “繁于 文采 ”即“ 文 ”;“ 以 信言 ”即 “ ”,分 指两种不同的 言 格。再 后来 , 班彪 《史 》 “ 而不 , 而不俚 ,文 相称,盖 良史之才也 ”很可能也是从 《 》的 而来. “ 而不俚 ”是 文 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 “ 文 相称” 是 文 色恰到好赴, 无 与不及之弊。 魏晋以后文 中用 “文”、“ ”二字,多敷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 貌而言;只有少数 合可理解 近似于今日所 的形式和 内容。 乏,古代文 中 常出 的“文”、“ ” ,大致上具有一以 之的含 。古代批 家要求文学作品能移呈 出一种文 彬彬的 人 貌。当他 不 于文 气 于靡 ,便 “ ”的方 面:而当文 于 朴 ,又有人出来 “文”的方面。 “文”、“ ” 概念,体 了古人 文学作品的 差要求和他 文学 展 律的 . (摘 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 史上的文 》 ) 1、下列有关“文”和“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是 A“文”和“ ” 一 概念在 作家作品、 概括 代文学 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必 准确理解它 的含 。 B 在中国古代, “文”是 有文采之意,“ ”含有 朴、朴素之意, 两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 人物的。 人 一般 ,“文 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 ,其中“ ”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 。 D.孔子 , “文”有文 之意, “ ”是 朴之意, “文 柞彬,然后君子”就是文 与 朴相配得当才 能成 君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是 A“ 文 野, 文 史”, 里“文”和“ ”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 “野”和“史”也 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B 非子 “以 信言, 以 鄙” ,其中“以 信言”是指以 朴的 言 ,“鄙” 与孔子 中的 “野”意思相同。 班彪说《史记》 “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 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古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有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的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例子。 “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C 从古代文论来看, 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 - 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摧 的动人风貌. 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蘼丽了。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 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 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 . . 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3****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