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的历史演变述略.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私塾的历史演变述略 [摘要 ]私塾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 已有之,历经各代,传衍逾千年。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私塾遭遇了多次改良,一步步退出历史舞台。然而近年来,伴随着“国学热” 、“读经热”的升温,现代私塾不时出现。本文主要论述私塾的演变历程并对其生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 ]私塾:改良;演变 私塾,亦称“书塾” 、“学塾”、“塾馆”等。它是我国古代学制中的一种类型, 属于私学的一种, 主要开展初级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组织形式,私塾的历史源远流长。 一、古代社会私塾初成规模 中国的教育起源较早,夏朝就出现了学校的雏形,经过商代的发展,至西周学制趋向成熟。春秋时始开私人讲学之风,私塾的历史由此展开。人们一般认为孔子开办的私学就是私塾,孔子是第一个著名的大塾师。西汉时,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以传递儒家文化为己 任的私塾从此在社会上站住了脚跟。地主、商人、士大夫为教育蒙童识字读书,纷纷设立私塾,以识字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为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 官学颓圮不振, 私学却得到了长足发展,此时私学的主要形式就是延师授业于子弟的家塾。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出现推动了私塾的发展。到了宋代,理学的兴起 又促成了族塾义学的兴盛。及至明清时期,私塾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其办学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请教师来家坐馆;另一种是塾师自行设馆;再一种是地主、绅士以捐资兴学形式设馆。清代,私塾成为统治阶级推行教化的重要场所,直到清末才走向衰落。 在中国古代杜会,教育儿童被看成是家长自己的责任,官府不重视蒙学,对其只是略加提倡和引导而已。私塾被历代王朝承认并倡导发展,任凭它在民间自由开办,因而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私塾在传播祖国文化、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启蒙上,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近代社会私塾遭遇改良 到了近代,私塾遍布全国各地,数目巨大。然而,传衍逾千年的私塾教育,发展至晚清,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促使从清末开始各届政府先后对它进行 了多次改良。 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把发展新式学堂作为推行新 政的一大举措,私塾作为旧式教育的代表遭到了严峻挑战。 在清末有限的办学条件下,完全以新式学校取代私塾是不可 能的,于是改良私塾成为人们的首选并逐步得到官方的认可。 1910 年,学部公布了《改良私塾章程》 ,鼓励劝学所对私塾 进行改良。政府力量的介入使传统私塾无法再抱残守阙、故 步自封。 中华民国成立。建立了新的民主共和政体,需要有新教 育与之相适应,连改良后的私塾都成为建立新教育的不和谐 音符,政府开始对私塾进行取缔,私塾数量剧减。但这种一 刀切地关闭私塾的举措在当时的环境下带来了负面效应。 1912 年,教育部明确表示了对私塾的态度: “私塾在小学发 达以后,自当归于消灭:然在小学未遍设之前,从事整理, 亦未始非小学之一助。 ”主张对私塾进行改良而不是禁止。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把推行义务教育摆到非常突出的 位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仅靠正规小学推行义务教育是 不现实的,私塾乘隙存在成为可能。政府认识到私塾的重要 性并加大改良力度,如 1932 年 6 月,教育部颁布《第一期 (1932--1935) 实施义务教育办法大纲》 ,要求各地教育行政机 关,在义务教育实验区“督导区内改良私塾,并奖励改良之 私塾,改为小学或代用小学” 。改良后的私塾成为义务教育 的一部分, 充了社会 学力量的不足。 三、 代社会私塾从消失到复 作 旧式教育的代表, 私塾在新式学校一步步走向成熟的 程中,不可避免地 去。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把私塾 一种私立学校, 定全部由政府接 ,改 公立。到 20 世 50 年代后期,私塾基本在社会上 声匿迹了。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 文化的复 ,私塾在局部地区又悄然出 。 80 年代初, 湖南平江 村中一位老塾 朱 中在家里重操旧 , 教授 人 “四 五 ” 。2003 年末,朱 中先生“封 弃教” ,各路媒体便争相宣布: “中国从孔 夫子开始的、延 了几千年的私塾教育, 于落幕了。 ” 然而,媒体的判断并不一定全 。近年来, 私塾再 次出 在中国的土壤上。 它 追求古典情 、 学 典古籍,成 并行于学校教育的一道独特 景。上海的孟母堂、合肥 的小 子私塾、武 的童学 、 州的菊 私塾、天津的在 私塾??几乎各大城市以及一些中小城市,都有私塾的踪迹。人 把它 称 代私塾,即 代社会中的私塾。 私塾重返教育舞台,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关注和 。 代私塾是伴随着近年来“国学 ” 、“ ”的升温 而生的,在形式和内容上 有 的 旧复古的韵味,也添 加了不少现代教育元素,折射出现行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些 弊端和问题。但现代私塾的教育质

文档评论(0)

158****38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