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比你聪明?可能是因为你太乖.pdf

为什么别人比你聪明?可能是因为你太乖.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者:谢姣姣 V 《月亮和六便士》里有一句话: “每天做两件自己讨厌的事对灵魂是有好处的。 ” 比如坚持工作日早起, 尽管我想跟床谈恋爱; 比如去承担一个新项目的责任, 尽管我想 说“不”;比如尽量得体地跟人 social ,尽管我不太感兴趣;比如努力工作维持生计,尽管 我觉得赚钱这件事本身就是悖论…… 时至今日,我觉得还是颇有成效的。至少,它改变了我的思维习惯:把“不”作为事情 的起点,而不是看做结束。万物至此皆成长。 01 我在金融行业学到过很多东西, 比如金融的本质在于经营风险, 关键在 “什么不该做”。 一笔业务,如果公司现在的能力无法匹配相应的风险,直接 say no 就可以了。 但是,说“不”很容易,如何突破这个“不” ,把不可能转化为自我增进的契机才是真 正的挑战。 这需要突破自己的“不情愿” 、“不会”、“不懂”,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突破自己对结 果不如人意的“害怕” 。事情本身不会变得更困难,逃避才会。 我是一个不喜欢在公开场合讲话的人,在担任公司主管之后的第一次新员工入职培训 上,领导安排我讲一堂课,我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李主任对这块更熟悉啊,万一我讲的不 好,或者不对,影响多不好。 ” “而且,多丢人。” 我内心默默地加了一句。 “这是你工作职责的一部分。你早晚得讲,也必须讲好,除非你不做这个主管。 ”领导 驳回了我的拒绝。 这个社会很现实,你要生活得好,就得有资本;你要有资本,就得有东西拿的出手;你 得有东西拿的出手,就得不断学习和成长,而成长,就发生在一次次同变化和“不”的交锋 中。如果做不到,大概也只能过“差不多”的日子了。 02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Dr. Carol Dweck 的研究指出, 那些习惯对超出自己现有能力或 者意愿的事情说“不”并安于自己糟糕表现的人,一般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 ,即 Ta 认为 人的能力与生俱来,缺乏反思和学习的动机。 与之相对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 的人, 认为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高, 哪怕一时 say no, TA 对于自己能否做到仍然非常感兴趣,并把上一次结果作为学习的新起点,为下一次遇到 类似的挑战做足准备。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工作五年,有人成为行业专家颇具影响力,有人庸庸碌碌可有可无; 面对生活的动荡,有人把握机会建功立业,有人早早放弃一蹶不振…… 差距不在于我们会多少东西,而在于我们突破了多少”不会 的东西。 没有人生下来就什么都会,世界也不会只给你刚刚会的挑战,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事物更新这么快,前一秒的经验瞬间过时,难道坐等淘汰吗? 03 后来, 那堂培训课我还是上台了, 准备过程中的忐忑自不必说, 课前三天我几乎每晚失 眠, 30 页的 PPT 我基本能够倒背如流,讲稿改了不下 10 遍,成稿也是厚厚的一沓。所幸, 那堂培训课起码是合格了。 其实站在台上发出第一个字时, 我发现自己并不紧张, 反而找回了当年在辩论场上谈笑 自若的笃定和自信。 之后我才明白, 有些门槛必须由自己迈过去, 哪怕跌跌撞撞, 信心不足,最最重要的是 得勇敢去面对,然后为了过这个坎儿所付出的努力,会让你打心底为自己骄傲。 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难题, 若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 下次遇到依旧会束手无策。 你可 以说我不会、 我不懂、 我不敢, 但是说了 “不”之后呢?不是将它抛之脑后, 而是追根溯源, 找到让自

文档评论(0)

liuquan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