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隋唐杭州(余杭郡)
隋唐杭州,是杭州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处于承先启
后的转折阶段,而在杭州城市地理环境的变迁方面,尤为明显。如果将杭州城市地理环境
的变迁过程和杭州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视为纵横两条轴线,建立一个时空座标系的话,那
么,隋唐时期的杭州城市正处于这一时空座标的原点。
1、杭州始置,依山筑城
①
隋开皇九年(589)废钱唐郡置杭州, 此为杭州城市的名称之始。但杭州初治余杭县,
②
第二年“十年(590),移居钱塘城,”即在今吴山东麓鼓楼地的“新城戍”, 十一年(591),
③
“移州于柳浦西,依山筑城”。 在六朝钱唐县治所在聚落的基础上,揭开了杭州城市发展
的新篇章。大业三年(607),罢州设郡,杭州更名为馀杭郡。④
《乾道临安志》卷二引《九域志》载,隋杭州城“周回三十六里九十步”。由于史料不
详,其具体范围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当时杭州城的主要城区在今天城区之南的山麓平原,
即沿袭六朝钱唐县治所在聚落,当为事实。
在杭州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中,许多学者对隋代杭州城区范围作了研究,一些学者还绘
出了示意地图,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意见相差较大,在没有确切的考古资料佐证之前,
进一步的商榷有待来日。(参见图-1-13)
2、隋开运河,南北相连
隋代以前,杭州与中原的交通联系,主要依赖水道,而交通水道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
⑤
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即发戍卒“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 这是今天杭州市
⑥
地域内史书记载的第一条人工疏凿水道,其水道路线既今上塘河。这条水道自东北向西南
抵宝石山后,沿岸向西绕行,遇逢几股从西湖群山下泻之水而汇聚成交通渡津,即后世所
⑦
称的耿家埠、茆家埠和赤山埠。 所谓的“埠”,即渡津码头。虽然在今天的耿家埠、茆家
埠和赤山埠,渡津已经完全消失,但其地名却保留了历史的痕迹。
在西湖早期尚属浅海湾时,在南侧今云居山、吴山北麓,由于顶风逆浪,水道航行往
⑧
往极其困难,故“凿石以为栈道”, 采用人工背纤,以助船航行。水道转过吴山岬角后再
折南而下至凤凰山下的柳浦,通浙江。这种状况一直沿续到隋代开通江南运河为止。
⑨
大业六年(610)十二月,“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 江南运
河南终段即为运河杭州段,分为杭城北段与杭城段。杭城北段沿用上塘故道,出东新关,
经临平镇、长安镇、石门镇至嘉兴。杭城段则放弃了绕西湖环岸的水道,而疏凿了一条新
的从宝石山东麓径直抵吴山东麓的南北向近直线水道,即以后的清湖河(浣纱河即其中一段
水道),然后沿原水道南抵柳浦通浙江。⑩
① 《太平寰宇记》卷93。
② 阙维民《六朝钱唐、治设柳浦-六朝钱唐县聚落的地理分布》,《南北朝前古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68-377
页。
③ 《太平寰宇记》卷93。
④ 《隋书》卷31。
⑤ 《越绝书》卷2。
⑥ 魏嵩山、王文楚《江南运河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中华文史论丛》1979 年第2 期。
⑦ 《武林旧事》卷5,《西湖游览志》卷4。
⑧ 程大昌《演繁露.沙河塘》。
⑨ 《通鉴》卷181。
⑩ 阙维民《论运河杭州段的水道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 年第1 期,第171-178 页。
①
1984 年,薛家柱撰文认为:运河与钱塘江自古千余年不相通,在当时影响较大,但这
一观点与史实不符,因为运河与钱塘江至少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沟通,隋代的江南运河
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水道基础上疏凿的。而运河在龙山闸与钱塘江直至20 世纪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