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做中华美德的传承人 主题班会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做中华美德的传承人 二(1)班主题班会教案 xxx ❖ 活动主题:弘扬中华美德,争做文明少年 ❖ 活动目的:1、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 、 传播、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激发学生争做文明少年 ❖ 活动重、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 活动准备:收集关于中华传统民族美德的故事、格言;课件 ❖ 活动过程: 一、学生主持人甲(女):中华民族,有悠悠五千年文明历史的 古老民族,她的发展,她的进步,无时不在揭示着人类文明的丰富 内涵,无时不在演绎着人类文明的壮丽篇章。 学生主持人乙(男):下面请听一听发生在我校的一个真实故事: 2013 年5 月31 日早上,五(1)班的何楚文同学捡到一女士蓝 色钱包,内有几张银行卡,现金几百元,另外有身份证等物品。何 楚文同学捡到钱包后正在值日的易校长。在校长的帮助下,最终联 系到了失主——创新幼儿园的一位家长。 以上故事体现的是拾金不昧的精神,它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 是灿若星辰的伟人名家,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百姓,他们身上无不 闪耀着一些令当代人学习的美好品德。比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 1 甲和乙:现在,主题班会正式开始。下面有请班主任朱老师主 持本次班会。 二、老师:同学们,本次班会分为三个阶段: 1、传统美德的涵义及其必要性: 2 、具体的传统美德: 3、传统美德小故事和名言: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 以继承,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 族精神、崇高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而著称于 世。在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和道德的宝库中,有许多我们应该而 且必须继承的有价值的精神文化成果和需弘扬的传统美德。它们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整体道德风貌和精神特征, 体现着中华民族生存和发民的凝聚力和内聚力。 继承传统美德的必要性 1、时代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 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 青少年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江泽民同志在 2003 年1 月15 日指示: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 中央所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 2 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 时代精神,也都是同中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的。 2、传承历史文化精髓的需要 我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与之相应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 道德传统。它的精华,不仅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在当代也 已经和正在受到世界范围内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 爱集体、关心他人基础上升华起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树雄心、立 大志的理想观念,勤劳俭朴、热爱劳动、遵纪守法的优良品德…… 无不闪耀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辉。雷锋的热爱祖国、人民,体现了 “忠”,他的关心他人、为人民服务就体现了“仁”,他的勤奋好学、 苦练技术,就体现了“勤”……学雷锋,要提炼精神,要追根溯源, 这个“源”,就是中华传统美德。 其次,我们来讲讲具体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括哪些方面: 1、以德为本。重视道德的作用,把道德作为个人立身处世及安 邦治国的根本。 2 、修身律己。重视人格修养,形成向内探求自省的人格精神, 强调道德实践中主题的能动性和自觉性。 3、公众爱国。公众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它强调以国家、 人民利益为衡量自身行为的标准,以及为社会、人民、国家的整体 主义思想 4 、自强不息。强调要有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意志和励精图治、 艰苦创业的精神 3 5、见利思义。认为义与利都是人性之需。但从价值观上比较, 义

文档评论(0)

tiger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