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说课稿(万能模板)(最新编写).pdf

高中数学-说课稿(万能模板)(最新编写).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 XX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 _____》 利用新课标的理念来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 “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为思路,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 析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 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 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 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 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 依据。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熟练掌握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的知识经验较为丰富,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学生思维活泼,积极性高,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能力。 (4)学生层次参次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二、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 “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 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 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目标的制定和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___ _在教材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应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用心 爱心 专心 1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单调增函数、单调减函数等概念; 能运用函数单调性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函数单调性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 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 学难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 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按照高中数学 “三五四”课堂教 学策略,采用探究――体验教学法为主来完成教学,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法上我采取了: 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 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2、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正确 地形成概念. 3、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教会学生清晰的 思维、严谨的推理,并顺利地完成书面表达. (二)学法 在学法上我重视了: 1、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并通过正、反例的构造,来完成从感性认识 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 2、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 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学过程设计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教学是一个教师的 “导”,学生的 “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 “悟”构成的和谐整 体。教师的 “导”也就是教师启发、诱导、激励、评价等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 把学习的任务转移给学生,学生就是接受任务,探究问题、完成任务。如果在教 学过程中把 “教与学”完美的结合也就是以 “问题”为核心,通过对知识的发生、 发展和运用过程的演绎、解释和探究来组织和推动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新课标指出: “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从我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目的明确的设计方 式,给学生最大的思考空间,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引导探究,建构概念。 数学概念的形成来自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概念的高度抽象, 造成了难懂、难教和难学,这就需要让学生置身于符合自身实际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黯然的天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