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事件影响下的区域景观规划.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城市事件影响下的区域景观规划 城市事件影响下的区域景观规划   摘要:一个城市事件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发生过程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它的发生对周边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因此,对于城市事件意义的探讨,亦不仅停留于宏大事件的进程本身,而是通过城市事件如何让城市中一系列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如何对城市的居民生活方式进行调整而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本文以深圳2011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区域景观规划为例,对重大城市事件背景下的区域景观规划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区域景观;规划;城市事件;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2007年1月7日,深圳市成功赢得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举办权。此次区域景观规划将在大运会这一城市事件的背景下展开。规划区域位于深圳市龙岗中心组团西区,包括大运中心场馆区、运动员村和大运公园三个部分。其中大运公园占地面积约4.18平方公里,范围北至体育新城红线,南至龙口水库,西抵深圳与东莞边界,东至大运中心,地块内包括自然山体、水库、高尔夫球场等,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此次景观规划将根据龙岗中心组团西区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针对性的策略,对龙岗中心组团进行生态环境效益、土地利用价值、社会效益等的全方位提升,为大运会增光添彩。   一 、挑战与机遇:   龙岗中心组团西区位于深圳市与东莞市相邻的边缘地带,现状城市建设强度相对较小,除城市道路及体育用地之外,尚有一定面积的绿地、自然山体、水库,动植物资源丰富。区域内现有六个自然村落,活动人群以自然村村民和租住在村内的周边工厂务工人员为主。   2011大运会的承办将会给龙岗中心组团西区带来高强度的城市基础设施营建。该区域将被建成集体育运动、文化会展、商业办公、旅游休闲以及居住为一体的城市复合功能区。   然而,如何在高强度城市建设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区域生态系统,让现状资源在大运会事件的进程中获得新的平衡而非粗暴地覆盖与重组?如何让乡村生活的痕迹融入新的城市建设中,让原有居民积极地参与到大运会的城市事件进程中而非简单地拆除与搬迁?   面对区域内生态和民生两方面的诉求,未来的体育新城建设面临巨大挑战。而此次区域景观规划正提供了将资源和民生诉求整合到大运事件进程中的良好契机。   二、规划的解决之道:   本次以2011年深圳大运会为背景的区域景观规划将努力建立一套开放绿地空间体系,将龙岗中心组团西区内生态和民生两方面诉求有效地整合到区域建设之中。规划尊重区域原有生态肌理,将大运公园、大运中心和运动员村三者联系在一起,构建一条连续的绿色通廊。其中,大运公园将被作为区域绿色核心,将自然山体、水库、高尔夫球场等纳入其中,形成生物廊道的重要节点;与之相连的大运中心和大运村在作为大运会重要功能区的同时,也将自然环境引入城市。   1、自然之道   (1)区域与城区的生态联系   龙岗中心组团四周由自然山林地和水源保护地组成的“绿廊”环绕,构成组团外围的“生态绿环”保护区域,规划的区域景观位于“生态绿环”的西南角,是绿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龙岗中心组团区域内现有八个城市公园,但是公园与外围生态绿环间被城市阻隔,缺少联系;规划将构建生态廊道,打破原有封闭的城市组团,与其它城市公园形成联系。   “自然之道”的构建将保持龙岗中心组团以绿廊围合城区结构的完整性,并通过生态廊道与龙城公园、八仙岭公园、龙岗植物园以及城市背景山体相联系,形成贯穿整个龙岗中心城片区的生态斑块,对丰富城市的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2)以动植物安全栖息路径作为规划基底   将区域中不宜于游人进入的区域、一般不向公众开放、受人为干扰较少的区域,以及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水源的区域相互连通,共同规划为“动植物安全栖息路径”,形成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并将此区域作为区域景观规划的基底,人的游览路径需在此基础之上考虑。当人的游览路线与“动植物安全栖息路径”发生冲突时,应以“动植物优先”为原则,搭建生物通道,以保证物种传播路径畅通,维护生物多样性。   当动植物安全栖息路径和城市道路相交时,可通过搭建大型生物通道的方式保障道路两侧山体生态系统的联系,保证物种传播途径的畅通。局部山林地带可通过高架步行栈道的方式,将人的活动与生物路径分离,使其互不干扰。局部湿地地带,则可将人的游览路径置于地下,使游人在不干扰动物的同时,也通过不同视高视域的调整改变传统的认知模式,体验穴居动物的视觉感受。   在动植物通道的营建中,特别注意对植物通道的处理。“自然之道”将会根据不同地段的地形情况,规划不同的植物生境。在生态高度敏感区域,将全部采用乡土植物材料。而在东部景区,可以考虑

文档评论(0)

潮起潮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