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 9 词两首 苏教版 (共26张PPT).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 9 词两首 苏教版 (共26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梦令;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 ,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 《如梦令》就是词牌。词牌之下,一般另有题目,但这首《如梦令》只有词牌没有题目。;作者简介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常记: 溪亭: 日暮: 沉醉: 归路: 兴尽: ;;【译文】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快速地划,快速地划,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词人写作的是当天的事吗?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4)词人是一个人去的吗? (5)为什么会误入? (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常 记;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晋朝的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在一个雪夜,他从山阴家中出发,泛舟剡(shàn)溪,为的是忽然兴至,要去访问一个朋友戴安道。等到了戴家门口,他并没有走进去,就吩咐回舟而归了。有人训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我又何必见安道呢?”;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手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张志和:唐代诗人。 字子同,初名龟龄,兰溪人。张志和早年就聪慧过人,十六岁时就以明经科及第,曾献策于唐肃宗,唐肃宗很欣赏他,让他当翰林待诏。但是,张志和性格非常耿直,于是不久就被贬官为南浦县尉。后来张志和逢丧事回家“丁忧”,就此不再愿为官,情愿驾一叶小舟,终日泛舟于江湖之上自得其乐,将荣辱得失,功名利禄全抛在了脑后,因此自号为“烟波钓徒”,成了一名归隐山林的隐士。;;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渔 歌 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译文; 我仿佛听到      。 我还闻到___________。;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再见!

文档评论(0)

smash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