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课程复习.docVIP

病理学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课程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知识框架 重点知识 第一节 胃 炎 掌握 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假幽门腺化生和肠化生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熟悉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理变化;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了解 急性胃炎的类型;慢性胃炎的其他类型。 1.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1.1急性刺激性胃炎(单纯性胃炎) 1.2急性出血性胃炎 1.3腐蚀性胃炎 1.4急性感染性胃炎(急性蜂窝织性胃炎) 2.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2.1病因和发病机制 2.1.1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 2.1.2长期慢性刺激 2.1.3十二指肠液反流对胃黏膜屏障的破坏 2.1.4自身免疫性损伤 2.2类型和病理变化 2.2.1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ificial gastritis) 胃窦部多见,又称慢性单纯性胃炎,最为常见。 胃镜下见:病变局灶或弥漫分布,胃黏膜充血、水肿,点状出血或糜烂,表面可有灰黄或灰白黏液性渗出物覆盖。 2.2.2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分为A、B、C三型。 (1)B型胃炎的病理变化: 胃镜下:界限清楚的灰白或灰黄病灶。胃黏膜明显变薄,皱襞变平或消失,黏膜下血管清晰可见,伴渗出,糜烂。 m:胃小凹变浅,黏膜固有层腺体萎缩、稀疏,散在囊状扩张腺体。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可伴淋巴滤泡形成。胃黏膜内纤维组织增生,肠上皮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 (2)临床病理联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上腹不规律疼痛或不适,胃酸减少。 (3)C型胃炎:因胆汁反流,酒精等造成胃黏膜化学性损伤。 2.2.3慢性肥厚型胃炎 2.2.4疣状胃炎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掌握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的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熟悉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病理联系。 了解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及发病机制 正常胃黏膜屏障:黏膜-碳酸氢盐,黏膜上皮屏障,丰富的黏膜血流。 1.1胃黏膜屏障破坏导致溃疡形成 (1)幽门螺杆菌感染。 (2)胃酸分泌增多,胃蛋白酶消化作用增强。 (3)胃排空迟缓和胆汁反流。 (4)药物使用不当。 (5)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1.2与溃疡形成有关的其他因素 1.2.1环境因素 吸烟,不良饮食习惯。 1.2.2遗传因素O型血的人发病率高。 2.病理变化 发病部位:胃溃疡——胃小弯幽门胃窦部。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和后壁。 2.1胃溃疡 良性溃疡: M:单个,直径2cm,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底部平坦、干净,溃疡周围胃黏膜皱襞呈放射状。 m:溃疡底部由内向外分为渗出层、坏死组织层、肉芽组织层、瘢痕层四层;瘢痕层内见增殖性动脉内膜炎和创伤性神经瘤。 2.2十二指肠溃疡除溃疡较小(直径1cm)以外,其他病变特点相似于胃溃疡。 3.溃疡愈合和并发症 3.1溃疡愈合(Ⅱ期愈合) 3.2并发症①出血;②穿孔;③幽门狭窄和梗阻;④癌变(胃溃疡)。 4.临床病理联系 疼痛规律:胃溃疡进餐后半小时疼痛持续到下次进餐前。 十二指肠溃疡夜间疼痛(饥饿性疼痛),进食可缓解。 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掌握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的基本病变;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 熟悉病毒性肝炎的病因。 了解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 1.病因和发病机制 1.1病因 HAV、HBV、HCV、HDV、HEV、HGV。 1.2发病机制 HAV、HBV、HCV、HDV通过细胞免疫损伤肝细胞;HCV亦可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病毒性肝炎。 2.病理变化(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变质性炎) 2.1肝细胞变性坏死 2.1.1变性 肝细胞水肿→肝细胞溶解性坏死 肝细胞嗜酸性变→肝细胞凋亡(嗜酸性小体形成) 肝细胞脂肪变性 2.2.2坏死按坏死的范围和分布分为以下几类坏死。 点状坏死——指单个至数个肝细胞坏死。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灶状坏死——指数十个肝细胞坏死。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黄疸型)。 碎片状坏死——指肝小叶周边界板处肝细胞的灶状坏死和崩解。见于慢性肝炎。 桥

文档评论(0)

_______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