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东汉货币史.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曰 面汉货而史 从米质到五铢 秦半两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统一的货币,它改变了自春秋战 国以来各国自行铸币所造成的货币混乱局面,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 范例,也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巩固和发展垫定了基础。 五铢羢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 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汉初百年间汉政府推行铸币减重政策,以增加钱的数量,从 而造成汉朝半两钱的重量名称与实际重量脱节,钱的名目价值与 实际价值相脱节,前后大致经历九次曲折的演变,才最终确立五 铢钱体制。 汉初半两 八铢半两 九次演变的时程图 四铢半两 吴邓半两 标准五铢 赤仄五铢 取消三铢,复半两 取消三株 后毁半两,复三铢 铸元狩五铢 (一)汉初半两(主要为榆荚半两) 公元前206年前后,汉朝初建,百废待举,财政 困难,开铸“半两”,一般重三铢,仅脱离法定秦半两 的四分之一。钱币严重贬值,米一石值一万钱,马 匹值一百金。民间铸荚钱越铸越小,有的仅及一铢。 (二)八铢半两(增重) 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吕后取消民间私铸,国 家垄断铸币权,另铸八铢半两 (三)四铢半两(五分钱) 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再次钱币减重,铸四 铢半两,文字整齐,径五分,实重24铢,为秦半两的 五分之一,亦叫“五分钱”。 (四)吴邓半两 汉文帝为求币值稳定,努力发展生产,即位后五年(公元前175 年),改铸四铢半两。少数有外郭、平背。除允许自铸币外,特准 宠臣邓通,宗室吴王刘濞自铸四铢钱,通行天下,亦称“吴邓半两。 (五)三铢 汉武帝对内外兴师动众,征调频繁,国库枯竭, 两次求助于钱币减重。建元六年(公元前140年), 坏四铢改铸三铢,文曰主铢,重如其文。私铸更 多,钱愈多而轻,物逾少而贵。 (六)复用三铢(中国货币史上流通时间最短的货币) 建元九年(公元前136年),汉武帝取消三铢钱,复行半两钱。 不久又毁半两,复用三铢钱,钱愈轻值愈贱。 (七)元狩五铢 元狩五年(公元前11年),汉武帝取消三铢钱;令 郡国铸五铢”钱,钱文五铢,重如其文。正面无内郭, 旨面内有内外郭,不整齐,有的平背。开铸五铢钱, 由于轻重适中,使用方便,深受商民欢迎 (八)赤仄五铢 元鼎二年(公元前1年),改由京师钟官铸赤仄五 铢,以赤铜为郭,又叫子绀钱;此钱1枚当郡国五铢 5枚,规定税收官用只准用赤仄五铢。后二年(公元 前113年),赤仄钱贱,民巧法行用,不便,又废。 (九)标准五铢(颜色为红,含铜量高)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不准郡国铸钱,专令上 林三窅(水衡都尉上林,其属有均输、钟官、办铜 等三令丞)铸造标准五侏饯,重约4克,制作精整, 郭纹细致。从此,西汉王朝把铸币权集中于中央。 曰 新茶的所制改革 西汉、东汉之交,由于王莽篡权,进行四次币制改革,使五铢 钱制遭到破坏。 (1)第一次币制改革。居摄二年(公元7年),王莽进行第一次 币制改革,除开铸五铢钱外,更铸大钱,“大泉五十”:又造 契力五百”,错刀“一刀平五干”,四品并行。此时钱郭宽肉 多成字箠划线条丰满,造型笃实,制作精整。是古代货币史上 大泉五 契刀五百 一刀平五千 (2)第二次币制改革。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迷信风水, 直担心刘汉集团东山再起,认为“刘”字含有“金刀”凶煞之 气,废错刀、契刀和五铢钱;专用大泉五十,另铸小泉直一,重 铢。 小泉直一与大泉五十对比图(左为小泉直一,右为大泉五十 200503/15 正面 背面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