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中考文言文参考例题及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码 页码页/总页数 NUMPAGES 总页数 总页数 页 温州中考文言文参考例题及答案 在温州中考语文科目备考阶段,文言文阅读的复习是让很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难点,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考生阅读练习。 温州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 ①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稻粱。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余览其说而是之。 ②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汙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余亦闻其说而是之。 ③嗟夫!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由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记棚民事 〔清〕梅曾亮 ) 温州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目 22、第①段中当地百姓反对棚民开山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23、本文前两段均用余览(闻)其说而是之作结,试分别概括其说内容。(2分) 24、分析第②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5、对第③段划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后两种观点各有优点,或息事,或保利。 B、前观点能够平息棚民与相告讦者之间的冲突。 C、后观点能够避免开山所致损失,保持住最大利益。 D、前后观点都是作者认同的,但又看到二者的不足。 26、作者对棚民开山有没有明确的观点?对此你如何评价?(4分) 温州中考文言文阅读答案 22.(1分)他们沉迷风水迷信,担心开山破坏好风水。 23.(2分)第#9312;段#8220;其说#8221;是指董文恪认为开山具有使闲散百姓开荒获利避免纷争的益处(1分)。第#9313;段#8220;其说#8221;是指乡人认为开山导致水土流失以致贻害能生长粮食的田地具有害处(1分)。 24.(2分)作者将复杂的意思浓缩为对偶句,对偶中又有对比(1分),突出棚民开山所导致的后果严重,实则是有害而无利之举(1分)。 (评分说明:如从整句的角度来分析亦可。) 25.(3分)B 26.(4分)没有明确观点(1分)。只是对两种情况作客观分析(1分),分别指出棚民开山的利弊(1分)。这种客观的不妄下结论的态度,值得肯定(1分)。提出问题供人讨论,也为真正解决问题起到很积极的作用(1分)。 (评分说明:判断没有明确观点1分;后四点答到三点即给3分) 补充答案: 文章实有观点(1分)。作者的观点实在最后:养民术需习民事者推行(1分)。作者在1、2节看似通盘肯定两种观点,但其实都有对民事不可两全的无奈。可以说,作者所有的主张都是为#8220;百姓着想#8221;这一观点服务的(1分)。从作者看似矛盾的主张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百姓的理解,以及对官员的呼唤,体现了忧民所忧的平民情怀(1分)。

文档评论(0)

2837587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