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docxVIP

201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第 PAGE #页(共6页) 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七年级语文试卷 题 应号 (1 ?6) -二二 (19) 附加题 1?3 总分 (7 ?10) (11 ?14) (15 ?18) 得 爹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亲爱的同学,你好。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 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一、积累和运用(22分) 1 ?写一手好字,可从侧面展示你的风采。请你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王安石《登飞来峰》 诗,要求书写规范、美观。(3分) 答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答 诗文,请默写下面古诗词。(7分) (1) ,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2) 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TOC \o 1-5 \h \z (3) 《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 , 。”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表达对友人宽慰的一句是:“ ,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4分) (1 )看了人物如生的 《水浒传》就不会看suo r cnw U w百的《荡寇志》等等。( ) (2) 我有些g eng y e,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 (3) 他朝那房子奔去,一边温习着 li co li co k e shu的几句法语。( ) (4 )哈迪将一颗黑猩猩的心脏装在了一个 b in w百病人身上。(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 ?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代表作”,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B .破坏公共设施的犯罪行为,使广大干警荡气回肠..,下决心打击这伙罪犯。 C .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 茫的天际。 D .《水浒传》英译本名为《发生在河边的故事》, 《西游记》西方通行本名为《猴》, 《红 楼梦》的俄译本名为《红色阁楼的故事》,中国读者对此简直不可理喻 。 5.请对下列病句提出修改意见。(2分) 听了英雄的事迹报告后,大家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答: 。 6?仿写句子。(4分)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 阳光; 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 12 分) 《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它的意义。 (3分) (1) 不亦说乎( ) (2) 学而不厌.( ) (3) 默而识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 写出出自本文的4个成语。(2分) (1) (2) (3) (4) “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3 分) 答: 。 (二)( 15 分) 寄小读者(节选) 冰心 我常喜欢挨坐在母亲的旁边,挽住她的衣袖,央求她述说我幼年的事。 母亲凝想地,含笑地,低低地说: “不过有三个月罢了,偏已是这般多病。听见端药杯的人的脚步声,已知道惊怕啼哭。许 多人围在床前,乞怜的眼光,不望着别人,只向着我,似乎已经从人群里认识了你的母亲!” 这时眼泪已湿了我们两个人的眼角! “只有七个月, 我们都在海舟上, 我抱你站在栏旁;海波声中,你已会呼唤‘妈妈和‘姊 姊。” 对于这件事,父亲和母亲还不时的起争论。父亲说世上没有七个月会说话的孩子,母亲坚 执.说是的。在我们家庭历史中,这事至今是件疑案。 “头发又短,又没有一刻肯安静,早晨这左右两个小辫子,总是梳不起来。没有法子,父 亲就来帮忙:‘站好了,站好了,要照相了!父亲拿着照相匣子,假作照着,又短又粗的两个 小辫子,好容易天天这样的将就的编好了。” 我奇怪我竟不懂得向父亲索要我每天照的相片! “已经三岁了,或者快四岁了。父亲带你到他的兵舰上去,大家匆匆的替你换上衣服。你 自己不知什么时候,把一支小木鹿,放在小靴子里。到船上只要父亲抱着,自己一步也不肯走, 放到地上走时,只有一跛一跛的。大家奇怪了,脱下靴子,发现了小木鹿,父亲和他的许多朋友 都笑.了。傻孩子!你怎么不会说? 都笑.了。 傻孩子!

文档评论(0)

dianxin12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