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他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得意 门生 战乱年代他却选择回
到贫困落后的中国开展乡村平民教育,并立下宏愿要筹措 100 万元基
金,征集 100 万位同志,开设 100 万所学校,改造 100 万个乡村。这就
是 20 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陶行知。
本文为网易教育 道独家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
开篇的话:1911-2011,中国教育走过百年历程。百年来谁为中国
教育谱写了历史难以磨灭的华章?谁吹响了中国教育事业前进的号
角……作为媒体,我们选择了回望历史的路径,我们力图冷静、温和
和读者一起重回历史深处,共同感悟百年来教育发展的脉络。
为此,网易教育特遴选百年来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十位大师 为
网友展开一幅人物画卷。11 月起,网易教育将陆续推出蔡元培、梅贻
琦、晏阳初、胡适、陶行知、陈鹤琴……等十位教育大师专题,集中展
示百年来中国教育理念的发展变革。敬请关注。1946 年 1 月初,陶行
知创辨社会大学,自任校长,李公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图为陶行知
在社会大学 门口留影。社会大学的宗旨是“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
大学堂”。“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
1917 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完成学业的陶行知拒绝了校方请
他继续留学深造的邀请,踏上了回国的轮船。在归途中,他和同学们
说:“我的志愿是要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 陶行知归国之际正
值国内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他马上以巨大热情投身教育改革,并决
心改变只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办学方式,用平民教育为“ 中国教育寻觅
新的曙光”。
然而,以他一个人的力量,何以能肩负起改造落后农村的重任。四
万万同胞中,百分之八十五生活在贫困无知的农村,七千多万儿童失
学。陶行知想到了“师范教育”,他主张“到民间去”,打算培养一大批和
他理想一样、思路一样的教师 还立下宏愿,要筹措 100 万元基金,征
集 100 万位同志,提倡开设 100 万所学校,改造 100 万个乡村。
创办晓庄师范 为农民烧心香
一次,他得到了一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
家务的妹妹看见了 问他:“家里有老有小 钱也不多,能不能留 1/4 给
家里用?”陶行知却说 “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 这钱要作
为办学的经费。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中国 34000 万农民
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
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
吧!”
于此同时,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捐赠下 1927 年 3 月 15 日 晓
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在南京郊外的一个山村举办了开学典礼。中国近
代教育史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陶行知有意将“小庄”的“小”改成了“晓”,荒郊野地也因此成了“天
亮的地方”。晓庄学校不招收“少爷、小姐”,也不要“文凭和书呆子”。
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
他认为,在贫困的乡村经历此番锻炼,培养出来的教师才会对农民有
感情,才可以造就既适应贫困的农村又能以知识来改造农村的“导师”
所以“劳动创造的生活”成了晓庄师范“每天的课程”。
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可惜,在战乱年代 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学校成立仅仅三年便被蒋
介石政府封闭。但即使这样,陶行知依旧在坚持其所倡导的乡村教育。
1939 年 7 月 20 日,陶行知创办起育才学校,培养难童中的人才幼苗。
他把行乞兴学的武训作为育才师生的榜样 :“一世到老,四处奔波 为
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令人欣慰的是,育才学校当时聚集了许多文化名人和艺术家 这
也保证了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一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