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 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 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 理行为,我司组织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 中医护理方案、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 20 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 ,请参照执行。 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司医疗管理处。 联系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 廖穆熙 邴媛媛 电 话:01059957687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护理方案附录 1 护理方案附录 2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试 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郁气滞证 :视物模糊,视野中央区或某象限可有大片暗影 遮挡;心烦郁闷,口苦胁痛,头晕目胀,舌红苔薄白。 (二)肝肾不足证:双眼昏矇日久,渐至失明,口眼干涩,头晕耳鸣, 腰酸肢软,烦热盗汗,男子遗精,大便干,舌红苔薄白。 (三)气血两虚证 :视力渐降,日久失明,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神 疲乏力,懒言少语,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 (四)气滞血瘀证:视神经萎缩见于外伤或颅内手术后,头痛健忘, 舌暗红有瘀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视物模糊 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跌倒/坠床评估等,防止 意外事件发生。 2.加强巡视,及时了解患者所需,协助服药到口,防止漏服、误服。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肾、眼、神门等穴。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太阳穴、肾俞、肝俞等穴。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太阳穴 。 6.遵医嘱艾灸,取光明、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二)心烦郁闷 1.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室内光线柔和,温度适宜。 2.观察患者情绪变化,经常与其交谈,增强患者与慢性疾病作斗 争的信心,保持情志安和,身心愉快。 3.对于忧郁、焦虑的患者,要安慰患者,讲解情志与疾病的密切 关系,使患者能自觉调整和控制情绪。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肾、神门、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代茶饮,如菊花代茶饮。 (三)眼干涩 1.指导患者少用目力,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避免强光刺激,室内光线柔和,外出可佩带有色眼镜。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上睛明、承泣、四白、养老等穴。 4.遵医嘱予睑板腺按摩。 5.遵医嘱中药熏蒸。 6.遵医嘱中药代茶饮,如菊花、金银花、枸杞子代茶饮。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 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 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注射(详见附录 2)。 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 2)。 3. 中药泡洗(详见附录 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 2)。 5.中药熏蒸:患者宜采取坐位,眼部由远及近,慢慢向熏蒸头靠近, 觉得温度可耐受时保持此距离进行熏蒸,注意眼部距熏蒸头不得小 于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