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时候的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码 页码 页 / 总页数 NUMPAGES 总页数 总页数 页 古时候的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家庭教育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至魏晋南北朝,家庭教育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那么?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古时候的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古时候的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一 口头训诫 如《谢安传》记载:安虽处衡门,其名犹出万之右,自然有公辅之望,处家常以仪范训子弟。同书《谢安附谢玄传》载:玄字幼度。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安悦。 谢安之所以满意谢玄的回答,是因为他道出了自己望栋梁之材出于谢门的心情。《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同书《文学篇》又载: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遏,即谢玄小字。谢玄所说,为《诗经小雅采薇》之句,此诗反映人们由于外敌侵扰,生活动荡不安的愁苦之情。谢安所说,为《诗经大雅抑》之句,表明定国安邦,训顺四方之意。当时东晋面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威胁,谢安通过讨论《诗经》要儿女们立下安邦定夷大志的用意是很明显的。 古时候的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二 书面训诫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诫子文书,如曹操《戒子植》、曹丕《诫子》、诸葛亮《诫子书》、颜延之《家诰》、崔休《诫诸子》等都是教育子孙的文书。最典型者当属诸葛亮的《诫子书》。 诸葛亮曾经写过两封《诫子书》,其一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艺文类聚》卷23《人部鉴戒》)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他的另篇《诫子书》说: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太平御览》卷497《人事部酣醉》引《诸葛亮集》) 这句话是说:摆设酒宴,目的在于合乎礼节和沟通感情,以适应身体和心性的需要为度,尽到礼节便可退出,这就达到和谐的极点了。当主人兴致未尽,客人略有倦意的时候,可以饮酒至醉,但不可到昏迷错乱的程度。这是诸葛亮在具体事情上对子女的训诫。 古时候的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三 行为训诫 东晋名臣陶侃出身贫寒,年轻时做过县吏,曾利用职务之便给母亲湛氏送去一罐腌鱼。湛氏不肯吃,还责备陶侃说: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晋书》卷96《列女陶侃母湛氏传》)谢安侄子谢玄,年轻的时候喜欢佩戴紫罗香囊,谢安怕他玩物丧志,因戏赌取,即焚之,用这种行为加以教育,自此谢玄停止了佩戴香囊。谢安兄子谢朗,善言玄理,文义艳发,小时候一次大病初愈后,在叔父谢安处与僧人支遁谈玄,论争得十分激烈。谢安寡居多年的嫂嫂王氏担心儿子过度劳累伤身,两次派人叫谢朗回去。谢安总舍不得让谢朗走,想让他们论出个结果。王氏只好亲自跑到谢安家,说:新妇少遭艰难,一生所寄惟在此儿,哭着把谢朗拽走。谢安对支遁说:家嫂辞情慷慨,恨不使朝士见之。(《晋书》卷79《谢安传》)表示了对嫂嫂行为的理解和尊重。这两件事反映了谢氏家族重教育、讲礼节的门风。 古时候的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四 因势利导 南齐人张绪之子张充不持操行,好逸游。一次张绪请假回家,刚到西城郭,便看见儿子到郊外打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张充也看到父亲的船驶来,便放下猎鹰和猎狗,在岸边拜见。张绪没有责备他,而是一语双关地问:一身两役,无乃劳乎?张充面有愧色,回答:充闻三十而立,今二十九矣,请至来岁而敬易之。张绪便鼓励他说:过而能改,颜氏子有焉。果然,第二年张充便修身养性,刻苦攻读,后与从叔张稷同有名望(《梁书》卷21《张充传》)。(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梁满仓) 1.古代教育孩子方法 2.古代教育孩子的名言 3.古代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 4.古代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5.古代的父母教育孩子好的例子

文档评论(0)

zdq0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